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王定华 《河南教育》2022,(12):20-24
<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面向2035年,推动高校分类发展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迫切需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追求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提高质量、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形成与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相协调的多元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主要表现是:教育培养的学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一致;城乡教育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民族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实现教育结构均衡;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人才市场;建立民族教育发展整体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省域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缩影。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湖南为个案,就省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纬度即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同类型教育与不同层次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省域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缩影。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湖南为个案,就省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纬度即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同类型教育与不同层次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省域教育要适应并满足经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静止平衡与动态协调、协调发展与平均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近期协调与远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分析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对区域中观层面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至关重要。从国内和省域两个角度来看,四川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是,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效率与公平为基本目标,在深度与广度的演进过程中,实施政府计划、市场机制和个体需求三位一体的调节模式,坚持重心上移、协调、内涵和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31个省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马太效应.在研究生教育区域竞争力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各区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度,最后从鼓励区域合作和发挥比较优势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主体互动和要素耦合的逻辑关系.基于2010—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中等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2010—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地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态势;2010—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为平稳上升期;2016—2018年为快速上升期;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由最初低层次的拮抗磨合状态逐渐转变为高层次的协调互动状态,但地区和省域间的耦合协调差异仍然显著.政府应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适用性,缩小地区和省域差异,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层次、科类、形式与学位类型、区域布局的角度,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博士生与硕士生两个教育层次的发展规模不够协调,学科规模未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体现差异,非全日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区域经济与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缺乏一致性等。因此,在以后的规模发展中,明确博士与硕士的分野,体现科类规模发展的差异,加快发展非全日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教育区域布局规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促进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