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传。——《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2.
谈潘译《月亮宝石》陈武云去年,笔者有幸被邀参加了柯林斯(Colins)的传世之作《月亮宝石》的重译工作。近年来,许多文学作品被重译,究期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众所周知的版权问题,导致大量文学作品被重译;二是有些翻译过来的作品中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出版...  相似文献   

3.
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是第一部英国侦探小说,但是它的写作手法却与范.达因在1928年提出的侦探小说写作的黄金法则相背离,然而也正是这种背离使得《月亮宝石》成为"最好的现代英国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4.
宋代画家张择端深受院派画风的影响,其画作《清明上河图》综合工笔手法和意境创作,展现出农耕文明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表现出风俗画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风俗画的重要代表,蕴涵着风俗画对美感的探索和生命对平衡静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侗族《救月亮》及汉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同为日月神话。试图从主人公设置、道具与主题、人物形象流变与语言三个方面,对侗族《救月亮》及汉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日月神话进行比较,以探究华夏民族心理特征的异同及其形成之原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汉族“日神文化”和侗族“月亮文化”传统,正是其原初生命感觉在古老神话中的折射,并进而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清明上河图》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1.欣赏:《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阿细跳月》 2.知识点讲授以“月亮”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及相关音乐文化知识扩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月亮颂》单元为初三音乐课第一单元内容,这个单元所有的欣赏曲目全是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总体的要求是,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本单元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不同的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 ,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明代的《清明上河图》造假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画面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明上河图》名称的来历,有人说,图画表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名称和季节有关。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孔宪易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1981年第2期)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绘是秋景而非眷光。  相似文献   

12.
仇英是吴门画派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文章介绍仇英的艺术生涯及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分析《清明上河图》在摹古方面的过人之处,从青绿重彩视角分析其对树、石、山、水、舟、车、建筑等景物在同图本用笔、用墨的变化,重点突出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对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的继承、发展,探究仇英在《清明上河图》创作中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循环播放《清明上河图》)师:课前同学们都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视频深深吸引,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你知道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座城市的景象吗?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循环播放《清明上河图》)
  师:课前同学们都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视频深深吸引,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你知道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座城市的景象吗?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6.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代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清明上河图》存在版本问题,多将清院本与宋本混淆,殊不知历史上《清明上河图》有三个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18.
《月夜》和《月光》的创作分别处在中西音乐变革期,有着丰富的创新精神。两者通过二胡和钢琴两种完全不同的乐器诠释作品,中西"月亮文化"的差异影响了两首乐曲的审美意境和曲式。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讲,两者蕴含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底蕴,以中西方对月亮不同的诗学追求,表达了不同的"月"境。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历史军事学家表示,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竟泄露了北宋王朝的军事机密。据了解,每幅名画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而在《清明上河图上》,缺少了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  相似文献   

20.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风俗画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