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就形成作风。作风就主体而言,可分为个人作风、集团作风和社会风气。总的来说,作风是一种渗透性范畴,而不是一种关系范畴。它的着眼点并不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具体的方式,而是主体的态度、观点以及行为的惯性。作风并不是实践、认识、价值评价和审美活动本身,但又离不开这些活动。它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作为静态的形式沉淀在主体中;并作为动态过程渗透在上述活动中,对主体的认识、实践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往往起到引导、选择、激发和调节作用。作风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反过来又可以对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施加影响,这其中包括消极和消极的影响。加强党风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主体的属性,因而对主体性的认识取决于对主体的认识。哲学上的主体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它包括实体、主要构成部分、逻辑意义上的主词和人等。前三种主体含义既可以用于人,又可以用于物。而主体教育中的主体则是专指人,这种人也不是前三种主体意义上的人,因为主体教育不是为了发挥人的实体性,或使人成为某一整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与逻辑上的主词也没有关系。在主体教育中,作为主体的人只能有一种含义,即实践者、认识者和创造者,与之相对应的是被实践、被认识、被创造的客体。主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无主体就无客体,反之亦然。有学者认为;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时都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出任党的总书记后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强调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又聚焦在“四风”上,以解决党风上的难题来推进党的建设,提升党整体和个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提高我们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确保我们党打胜改革攻坚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以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作风层次结构理论是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建设的经验,开党内作风研究之先河,在作风层次结构理论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的辩证关系,突出了党风建设对个人作风和社会风气的纽带作用,并把学风从党风中剥离出来;邓小平突出强调了优良作风的恢复、继承、发展及其制度化,并从党政分开的角度区分了作风建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良好作风,是干部树立威信的基础,是优化社会风气的保证,对人民群众来说,是无声的命令,是个性发展的导向和前进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干部有求实进取的思想作风、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朴实高雅的生活作风。干部的良好作风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在长期实践中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问题、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浩 《华章》2010,(23)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把一矿建设成安全高效精品矿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方法及途径,强化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自觉意识,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建设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既是党的宝贵经验,又是刘少奇同志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9.
综合文化范畴的中西本义,可将它合理地界定为主体改变客体的自然存在方式,使自然世界转变成为主体而存在的价值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文化是为实践与认识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实践与认识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历史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是标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和状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笔者一直热衷于家庭教育研究,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却极少涉及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近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少领导干部,于是领导干部作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问题也就进入了笔者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