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现技术、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国家对于技术引进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须形成一套机制,有效地对国内企业实现激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后能够消化吸收进行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必须注重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及本土化,技术引进后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量并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增强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模式。广东对外开放水平高、高技术产业密集、产品出口导向明显、技术引进效果好,但也存在技术引进的自主性差、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引进结构和方式落后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广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中长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方伟  于淼  孙秀霞 《科研管理》2013,34(6):152-160
由于技术学习方式升级的缓慢性与技术和市场追赶的非同步性,我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始终无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始目标。为实现技术的实质性引进,近期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合资自主开发模式"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研究通过对三个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依托合资自主开发模式推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的作用路径。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识别出合资自主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点,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质性技术获取与自主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我国曾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结果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往复,而没有较多地实现自主创新。可见我们还没有搞明白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本文考察分析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认为关键技术靠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市场-企业-企业家的创新模式,引进模仿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业提升模式,政府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形成,这四点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的主要特点。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较早改革开放的体制背景,毗邻港澳及外资较早较多进入的影响,以及移民城市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6.
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娜  薛耀文  耿丽萍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03-1208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研究了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实施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对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通信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加剧,原来频发于后发企业的技术引进活动,近年来也在技术领先型企业中发生。本文将着力于解释那些技术领先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整合内外部技术,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基本过程。以2000-2019年全球技术领先型通信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引进显著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但是技术引进在当期模型中影响力更大,由于通信领域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快,通信企业的技术引进大多以产品创新为目标,需要企业在短时间消化吸收技术以推动产品竞争,实现用户规模优势,进一步为技术标准国际竞争抢占先机。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研发投入是技术“引进来”阶段助力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产品国际化贸易和专利国际化是推动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企业、高龄企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迅速转化为国际技术标准能力。发展中国家企业和低龄企业则需要更长的技术吸收周期来形成自身技术标准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技术引进投入、来源地、消化吸收投入及R&D投入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现状进行纵向分析.从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等方面,分别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与引导不足、重点区域技术引进集中于三资企业、二次创新的投入能力较弱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投入比例偏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自主创新可以分为三类,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两者又称之为二次创新.二次创新是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模仿创新,而是包括模仿创新,又高于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比重较低、技术引进方式和结构不合理、引进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足、消化吸收缺乏内在动力等问题,需要从改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再创新长效机制、优化再创新政策环境、建立再创新投入机制及推进多元化再创新模式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州三七生产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大部分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和加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其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励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新产品减免税、科技引导政策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企业在三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三七生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力图通过技术引进,“以市场换技术”等手段实现技术赶超,总体效果不尽理想。而日本、韩国等国家则通过引进、模仿再创新达到了在短期内技术赶超的目的。文章认为制约我国企业技术赶超的瓶颈是企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对造成我国企业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低下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集成的自主创新模式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种主要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基于资源集成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构建基于资源集成自主创新模式的理论及过程模型,对基于资源集成的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提出自主创新导向下企业内部资源集成和外部资源集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集群"技术引进代理人"的概念,结合集群自主创新的特点,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一般关系,详细探讨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新时期,技术引进再创新被赋予了自主创新重要组成的新内涵.本文简析了技术引进再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基本内涵,对多年来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促进新时期技术引进再创新的措施建议包括政府加强宏观指导,营造有利环境统筹协调;加强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加强共性技术的引进、转移与应用,支持企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配套相应评价体系,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对技术创新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与融贷资金优惠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公司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转移的自主创新:机理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进行归纳界定,并细致解析了自主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循环过程,最后研究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在发生机理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许媛  李靖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114-119
以浙江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传导机制的现状,以及浙江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浙江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路径模型,从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创新两个角度提出传导路径,探寻浙江软件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方法,得出浙江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外技术依存度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是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胡锦涛同志2005年4月来山东视察工作结束时指出: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指出了化解这一问题的应有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和跟踪模仿,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某些领域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缺少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仅没有通过追赶战术形成技术优势,反而逐渐陷入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术积累,背离了技术引进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樊丽淑 《科研管理》2010,31(5):148-156
摘要: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专利能力形成和培育过程。文章从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自主创新不同阶段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并分别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不同创新模式下企业专利能力培育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企业角度提出了培育专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各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分析福建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提升福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