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视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社交电视、iPad等视听新媒体的出现,不断拓展着电视的内涵和外延。它们不仅为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触点,更预示了电视媒介的进化方向——越来越人性化,这将是视听新媒体的共同特征。伴随着电视媒介进化的,还有电视的形态、理念、运营及组织文化的重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摆在所有电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视听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而其发展必须富有其特色和创新。本文从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着手,分析视听新媒体目前与电台电视传统媒体协调发展的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视听新媒体概念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创造的,类似于电台传统媒介但又有区别的的一种传播载具。包括直播卫星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  相似文献   

3.
网红现象作为移动互联网文化的显要表征,得到学界从经济、技术、社会等视角的广泛关注,然而网红的感官气质和社会形象无不具有视听媒介的建构色彩,当前鲜少研究从视听文化衍进的视角考察网红兴起的媒介归因。本文援引麦克卢汉的"后视镜"观念作为思考方向,考察名人建构方式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延续与深化,剖析网红现象兴起的媒介文化动因,思考视听融媒时代媒体名人的本质特点。研究认为,从电视名人到网络红人,建构片面化的真实性和差异化的普通感是视听媒介上名人演化的动力机制,这一机制带来"媒介人格"的全面兴起,它以生动的表象包裹资本的意志与失真的现实,是理解和批判新媒体文化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 “全媒体”是当下最有特征的媒介生态环境.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这些不断涌现的视听新媒体正在以飞速的态势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这些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也正在进行着悄然的变化,业界人士也在探索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模式.笔者试图将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放置于“全媒体”生态环境下,去研究未来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小玉 《新闻窗》2012,(2):92-93
传统电视特性与微博特性比较1.传播方式网络出现之前,电视作为新媒体,在传统媒体面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集视听于一体,通过电视声画的动态演示,观众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传播,有极强的感染力。无论受教育水平高低,普通观众都能把电视作为获取信息、日常消遣的媒介。电视的不足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实语言最独特之处就是视听同构,除了可以完整记录媒介人物个体化的言语表述之外,还可以全息展示附着符号和媒介人物所在的信息场,它保留了生活原生态,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为电视纪实语言保存着生活的原生态,传递的是一看就懂的直接信息,因而观众在解读电视纪实语言时的依据,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视听感知经验。这也正是电视纪实传播人际性存在的另一个基础。很多研究者都曾对电视纪实画面语言的  相似文献   

7.
<正>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遭遇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挑战。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传统电视或与新媒体融合并衍生出如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ITV等新的视听媒体形态,或寻求自身的转型与变革以融入全媒体浪潮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均在于寻求激烈媒介竞争中的涅槃重生,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或许在十年前,传统媒体还并未把新媒体放在眼里,而今天,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敢漠视新媒体的存在了。短短数十年,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可谓突飞  相似文献   

8.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视听媒介功能之一的娱乐属性被放大,而文化命题却被渐次淡漠。于是,在科技革新与互联网技术所召唤的泛娱乐时代,电视媒体如何回避商业化裹挟下的收视率之惑,从庸俗、媚俗、低俗等审美错位的价值困境中突围,重唤文化自觉与使命,日趋成为当下电视媒介的自我反思与审视中言必谈之的议点热题。  相似文献   

11.
简明 《传媒观察》2006,(11):51-52
在数字技术和产业资本运作的推动下,传统电视内部四分五裂,由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和手机电视等组成的视听新媒体方阵崛起,瓜分蚕食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份额,广告收入向这些新兴的视听媒体分流。楼宇电视,无聊时间的“卖点”2003年1月,在上海媒体业界轰动一时的高级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发展十分迅速,将我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主要特征包含交互性与数字化,而电视新媒体则是诞生于新媒介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体模式,并且电视新媒体还包括手机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网络电视等数种传播形态。将受众作为中心就是电视新媒体的核心特征,而加强电视新媒体条件下与受众的互动将是目前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媒介生态下电视新媒体互动的特点,分析电视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并提出了电视新媒体的互动策略,力求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电视新媒体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技术受到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巨大改变,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下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媒体传播的范围得到了进到一步扩大,新媒体成为当前各类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实际的增益效果却还未达到预期。由于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之间一直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导致新媒体在实际的推广与应用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传统电视媒体又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受众范围不断缩小,两种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想要两种媒体均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取长补短,促使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为背景,探讨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电视消亡论与影响论是新媒体时代电视发展的现实困境,文章从电视消亡论和影响论的矛盾现象入手,透视其矛盾的三个层面,认为电视逐步由新媒体转向媒介,我们应该驾驭大数据,构建公平的媒介评价体系,形成平等的媒介伦理观,同时探索电视与新媒体相互调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媒介的商业竞争加速了传播的视听化进程,视听报纸、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体展开新的视听博弈,必将引领新闻传播模式新一轮的提升与创新。可以断言的是,媒介竞争的视听博弈虽然不是以扼杀旧媒介为目标指向,但改良传播效果和适应受众收视诉求,无疑是视听新媒介实现战略突围的前提,巨大的商业机遇和丰厚的市场回报是视听博弈的根本推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2):49-52
媒介形式大浪淘沙式的变革、新技术的迅速普及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都给一贯强势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深入、广泛的冲击。新传媒时代,电视的全局视野和专业定位可谓是电视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作为显示终端的电视和作为媒体的电视台在功能和运作上要有聚合与拓展的视角;专业化趋势下,电视承担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电视媒体要找准其在媒体产业链中的准确位置。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可以说是一种适应性冲击而非替代性冲击,电视人既要善待新媒体更要善用新媒体,在借鉴新媒体的优质因素的同时,坚守好自身的媒介特性,做到"和而不同",在全局的视野下做好专业化应对,将电视的不可替代性放到最大,开辟一条既不同于现有电视媒介的运作理念又有别于现今新媒体的运作方式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电视媒体概念的阐述及相互关系,从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几方面论述了新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数字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融合。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的转变;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变。其次,从电视节目形态的板块化、实时性、互动性、非专业化四个特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梁波 《视听界》2013,(5):27-29
苹果、乐视等新媒体产业进军电视业,开发智能电视。在互联网技术进入电视产业的今天,电视正经历着从电子媒介到网络终端、从家庭聚会到私人媒体中心、从家用电器到奢侈品、从线性单向传播到随心互动服务、从有形物质载体到无限内容平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三网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媒介转向网络、手机等终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媒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新媒体分流着传统媒体的用户市场和广告市场,分食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市场大蛋糕。有业内人士称,网络和电视这两大主要媒体正起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主要桥梁作用,若两者不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合作方式,则最终会两败俱伤。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媒介融合成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