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聊斋》的儒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已经出现了儒商的形象,这是文言小说的重大收获,儒商形象的基本特征是诚信为本的经商道德,义利合一的经商准则,诗酒儒雅的经商心理,科学理性的商务管理和回顾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下位性、官本位和农耕图是《聊斋》儒商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2.
沈受先《三元记》以商人冯商为中心人物,剧中将其塑造成为一个救人急难、宽厚仁义、仗义疏财的儒商形象,这是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极少出现的正面的商人形象。沈受先对冯商儒商形象的塑造不仅向世人宣扬了善恶有报的果报思想,有着浓厚的教化意义,而且也是受当时社会发展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蕴含丰富,贾宝玉这个形象也是如此。本文从“新”与“真”两个角度试着考察一下这个形象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湘南学院学报》2018,(1):120-124
廖天锡的长篇小说《非常商道》具有以下特点:一、题材独到,题含哲理;二、农民群象,个性鲜明;三、语言和架构,颇见功力,是一部融传奇性、文学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炉的新型政治经济小说。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有形形色色的商人,其中文学士出身的商人,即儒商的形象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容貌娇好,风流儒雅;注重情义,品德善良。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充满了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崭新的角度,对屈原《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提出了再认识,再评价。传统观点认为,渔父黑白不分,随波逐波,保身全命,自求安乐,是个反面人物形象。而作者则认为,渔父是一个具有道德主体意识的典范,他的行为方式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7.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国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相似文献   

8.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9.
《独船》以成为形象为主,少年儿童形象为辅揭示社会矛盾,这种写法为儿童小说中成人形象的塑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以此证明了少年儿童和成人对社会的感受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本文通过对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分析,阐述了《独船》尽管反映的是儿童生活暗淡的一面,但其主题仍展现时代的进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积极鲜明的特色。艺术创造上匠心独运,地方色彩浓郁,语言简洁朴实,不仅可以让儿童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生活,为他们提供可取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因反封建主义受迫害而发了狂的人,他的形象,他的呐喊,撕破了封建主义温情脉脉的面纱,揭露了黑暗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1.
《浮士德》中的欧福良形象一般被视作对拜伦的纪念,他不仅在形式上同浮士德形成父子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象征意义上与浮士德所体现的精神形成隐含的对称,暗合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的“对称法”,体现了歌德对“追求不息”这一精神的二元思考,对人类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的关怀。深化对于这一形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浮士德》。  相似文献   

12.
儒商是指具有传统人文美德及良好专业素质与经营智慧的商。造就大批现代儒商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造就现代儒商必须从铸造儒商之魂、涵养儒商之德、勤积儒商之智、广拓儒商之能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白朗的《为了幸福的明天》是创作于建国初期的作品,作品发表后,一直被作为英雄的传奇进行解读,但本文认为,《为了幸福的明天》也具有女性写作的韵味,因为作品不仅塑了邵玉梅,章林,王英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们被解放后的生活;获得了劳动权,生存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  相似文献   

14.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高语第三册第二单元)不仅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精警凝练的人物语言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独具匠心,自出机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原型理论来阐释《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其意义在于写出人类生活、特别是爱情婚姻生活中处于两难地时的人的无可奈何的痛苦、艰难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过程愈是曲折,愈是痛苦,作品的魅力愈是巨大。  相似文献   

16.
〔通讯〕生意之树常绿朱自清的《绿》,使他岩名闻天下。来自他岩天雷铜棒厂的个体老板计玉雷,1994年来海门后,以温柔敦厚之儒商形象,雷厉风行之现代作风,名闻南通地区,使他的生意之树常  相似文献   

17.
儒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与君子在人格内涵上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儒家文化为二者提供了共同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儒商,作为商人的理想人格的实现是一个从良贾到义贾再到儒商的不断提升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儒商继承并丰富了传统儒商理想人格的文化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一位封建浪子的典型,论者以为他是西门庆的影子,是继西门庆之后的另一刁徒恶少,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末世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本质及其衰亡的必然趋势,陈经济与西门庆的形象代表晚明变革时代两种不同性质社会因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再现了特定时期新旧因素矛盾消长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0.
鉴于老舍小说研究史上对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忽视,本从三个方面即:巡警形象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法及隐痛的悲剧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