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机械合金化制备了Ti/Ni体系金属间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观察Ti/TiNi合金的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Ti粉和Ni粉体颗粒较大,粒径约为40-50μm。Ti与30h机械球磨TiNi化合物粉体的连接界面处粉体连接致密,且界面平整,呈现了Ti/Ni金属箔连接界面的晶态连接特征。  相似文献   

2.
Ti基准晶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成为具有前途的新型贮氢材料。Ti45Zr38Ni17准晶最大吸氢量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约等于2,明显高于普通金属间化合物贮氢材料,但其平台压力低,氢很难放出。为了改善准晶的气态放氢性能,Takasaki等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Ti45Zr38Ni17准晶粉末。该粉末达到最大贮氢量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等于1.5,这可能是由于准晶中含有少量的Ti2Ni型晶体相的原因。同时,在充放氢过程中,准晶相不稳定。Majzoub等采用电化学方法氢化Ti45Zr38Ni17准晶,贮氢量最大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为1.9,并且在充氢过程中无晶体相生成。到目前为止,准晶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的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章中,将研究Ti45Zr38Ni17Cu3准晶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时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为了对比,也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相关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真空扩散烧结法在H13钢表面上制备碳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的组织历陛能,论述了烧结工艺对覆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覆层与钢基底界面形成特最、覆层的微观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在1220-1280℃下反应烧结,可获得厚度为1-2mm的碳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和钢基底通过Fe、Cr、Ni、Mo、V相互扩散渗透产生牢固结合硬度达到980HV,有利于提高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电解法合成的磁性纳米Fe3O4为磁核,Si O2为中间保护层,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Ti O2/Si O2/Fe3O4磁载光催化剂。研究了Ti O2/Si O2/Fe3O4磁载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作为代表的有机物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及磁分离回收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Ti O2/Si O2/Fe3O4磁载光催化剂即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能力,也具有较好的磁分离回收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场论的信息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运用场论对信息扩散的机理进行了场描述.在阐述了信息扩散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X、Y、Z三个坐标轴对信息扩散场进行了构建;同时,对构建的信息扩散场进行了建模,分析其梯度扩散规律,构建信息扩散场的扩散方程和位势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扩散场扩散状态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用"场"语言对信息扩散机理进行了描述,试图从场的角度揭示信息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双层地基是指在基础持力层范围内,由性状、特性明显不同的土质所组成的地基,当持力层下卧层为软弱土层时,外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界面处应力将出现扩散现象.双层地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扩散的程度随持力层厚度、持力层与下卧层变形模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本文依据这一分布特征成功地解决了工程设计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7.
Mantle xenoliths are common in the Cenozoic basalts of the Changbaishan District, Jilin Province, China. Sulfide assemblages in mantle miner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solated sulfide grains, sulfide-meh inclusions and filling sulfides in fractures. Sulfide-inch inclusions occur as single-phase sulfides, sulfide-silicate melt, and CO2-sulfide-silicate melt inclusions. Isolated sulfide grai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yrrhotite, but cubanite was found occasionally. Sulfide-inch inclus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entlandite and MSS, with small amounts of chalcopyrite and talnakhite. The calculat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3 for lherzolite are similar to that of mean experimental value. The bulk sulfides in lherzolite were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enclosing minerals, indicating immiscible sulfide melts captured in partial melting of upper mantle. Sulfide in fractures has higher Ni/Fe and (Fe + Ni)/S than those of sulfide melt inclusions. They might represent later metasomatizing fluids in the mantle. Ni/Fe and ( Fe + Ni )/S increase from isolated grains, sulfide inclusions to sulfides in fractures. These changes we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ut by geochemistry of Ni, Fe and Cu, and sulfur fugacity as well.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①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大V名人"与其粉丝构成的"松散型"网络,向大V名人的粉丝扩散;最后,辟谣信息经由大V名人的粉丝,在粉丝与其好友的"紧密型"网络中扩散,直至消退。②辟谣信息扩散网络在三个时期的密度均较小。③与微博谣言扩散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微博辟谣信息的扩散主体之间并没有互动,仅表现为单向传递关系。④相比政府官方微博而言,"大V名人"转发辟谣信息所带来的效应更能够激起受众对辟谣信息的精神共鸣,更能促进辟谣信息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珊珊  王宏起 《情报杂志》2012,31(6):197-201
在明晰技术创新扩散的内涵基础上,对国内外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从技术创新特性及创新企业行为、采用者/消费者、网络结构、竞争合作、知识溢出、空间特征、宏观环境七个方面,综述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总结出当前研究特点,并指出未来在产业创新网络的内部和外部扩散、政府作用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扩散的机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的扩散是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创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创新扩散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内涵,分析了创意扩散的特点,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过程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创意扩散的一般过程规律,反映了创意扩散主体、扩散影响因素以及扩散环境等各扩散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扩散机制,并提炼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三种模式.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创意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考察软件技术的扩散动态、发展阶段及关键路径,深入认识软件技术的扩散规律,促进软件技术的跨领域、跨学科传播。[方法/过程]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4-2019年CiteSpace相关论文381篇,基于扩散指标、扩散曲线和扩散路径分析探寻以CiteSpace为例的软件技术在学科领域间的扩散规律,考察不同阶段的扩散状态并预测扩散趋势,识别扩散网络中的关键主路径及关键节点。[结果/结论]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图书情报学、商业与经济等,不同学科对应的扩散区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学科之间的领先-滞后现象;相关引用论文和发表论文逐年增加,目前处于扩散曲线的起飞阶段,预计短期内其扩散速率会保持加速增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关键主路径上的文献节点对软件技术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场论的技术扩散速度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技术扩散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场态特征,将技术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场源形成阶段、场源稳定阶段、场源衰退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技术扩散特点构建了三个阶段的技术扩散速度模型,并根据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的基本状况,应用统计工具软件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及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验证,得出结果比较满意。根据此三阶段模型对技术扩散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扩散速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等离子转移弧喷焊技术在铜合金基体上制备NiCr-Si-B系自熔合金的喷焊层。研究表明,基体和喷焊层实现了冶金熔合。喷焊层中出现垂直于熔合界面的枝状晶,同时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最为强化相弥散分布,提高了喷焊层的显微硬度。喷焊层的主要由γ-Ni相固溶体和γ’-Ni相固溶体组成,同时存在Cu Zn、Al B2、Cr B、Cr Fe、Cr Ni等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成本信息不完全共享下同质技术创新扩散的均衡问题,以2家同质技术创新扩散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修改后的Lotka-Volterra模型建立了扩散模型和利润模型,计算出技术扩散的稳定态.通过分析纳什均衡与贝叶斯均衡,计算了成本信息不完全共享下的产量,并结合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成本信息是否共享,技术扩散影响系数大的企业将形成市场占有优势;当双方的扩散影响系数较小且相当时,将形成技术扩散共存状态,此时,成本信息劣势方的产量将位于该方依据观测到的对手低成本和高成本而预计的最优产量之间,无法达到最优竞争均衡.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12):60-65
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了单一扩散和竞争扩散情境下,个体采纳者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网络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扩散规模随时间呈"S"型曲线变化,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但其对扩散规模的促进作用随创新先驱者比例的提高边际递减。社会网络越聚集,越有利于创新扩散。创新先驱者比例调节社会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规模的关系,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社会网络结构变化引起的创新扩散规模的变化越小。竞争扩散情境下,先发产品与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随网络结构改变分别呈类似"S"型和反"S"型曲线变化,高创新先驱者比例下,先发产品和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受网络结构的影响被削弱。当社会系统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较高时,拥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后进产品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战胜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先发产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试点-推广"已成为我国政策创新和扩散的典型范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这一范式被广为应用,往往同一个地区同处不同政策的试点和推广区域,这为政策扩散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实践案例.本研究基于政策扩散理论,初步构建了"既有试点推广其他政策"可行性分析模型,并以双创示范基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为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双创政策和全面创新改革政策同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框架,两者的政策内容高度匹配;双创政策的实施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政策的推广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创新基础;两者在政策目标、主体和工具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产生执行主体权不配责和既往目标的路径依赖等问题;总体上,双创示范基地有着良好的基础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共沉淀还原扩散法制备了LaMg2Ni9系列的AB3型储氢合金,并测定LaMg2Ni9-xMnx(0.0≤x≤4.5)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认为LaMg2Ni6.0Mn3.0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创新扩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用生物学中著名的Lotka-Volterra模型对具有相互影响关系的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在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三种作用模式:竞争模式,两类创新相互抑制;互利共存模式,两类创新相互促进;捕食模式,一类创新的存在促进另一类创新的发展,而同时后者又抑制前者的发展,反之亦然.由于创新的性能、价格等影响市场竞争的因素随时间而变化,两类创新之间的作用模式也会随之在这三种模式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高新区共性技术扩散类型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共性技术的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政府在园区共性技术扩散中的介入程度,将共性技术的扩散类型分为了三种类型.进而根据交易费用的相关理论,对园区共性技术扩散三种类型分别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知识扩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阐述显性知识基于Web2.0和基于引证网络两种常见的扩散模式,归纳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分散在社会文化中的隐性知识、语义的隐性知识以及睿智的隐性知识的扩散特点.分析知识外化和内化过程.指出产业集群中企业高度密集的特点以及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的需要,使得企业通过直接交流和技术扶持等方式促进知识扩散.根据扩散边界,将知识扩散划分为个人层次、企业层次以及国家层次.最后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