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庄子》33篇,一般都认为内7篇为庄子所作,外15篇、杂11篇则观点不一。古代注家曾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并非庄子所作。近些年有不少论述庄子或涉及庄子的著作,不分真伪,将外、杂中部分词句当作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并大肆发挥,这种作法很不妥当。本文根据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外篇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相似文献   

4.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被誉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故乡,古代哲人的著作中富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庄子》就是这样.于丹《庄子心得》这部著作出版后之所以引起轰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一点是作者以大众化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文笔使大思想家庄子从古老的哲学著作中走到急需哲学食粮指点迷津的在现代化节奏中生活着的人们.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般地重新认知我国古典哲学思想,深深体会到,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加需要朴素的能够回归自然的伟大哲学思想的启发和引领.从心理学研究视角来看,《庄子》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心理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清人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但在引书内容上有所选择,该书以其简明扼要的文字注疏《庄子》文本而赢得了广大读者.通过对《庄子集解》引用文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王先谦在引书倾向、引书方式和引书目的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与他一生专注的治学内容及侧重点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钟路学院对全国18所高校在2000年至2006年高考论文的考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庄子》,在这些大学的高考论文题中出现过9次,其中高丽大学和庆熙大学先后两次在考试题目中引用《庄子》名言。继《庄子》之后是记录中国古代思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人氏庄周写了一本书《庄子》,行文奇特,立意玄奥。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把它译成现代白话,读了流沙河先生的现代版《庄子》,再去学习古代《庄子》,则豁然明了。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人氏庄周写了一本书《庄子》,行文奇特,立意玄奥。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把它译成现代白话。读了流沙河先生的现代版《庄子》,再去学习古代《庄子》,则豁然明了。——编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庄子》的社会悲剧观、自然的养生与修德功能及游——逍遥的启发意义等三个主要层面探讨了《庄子》对古代山水游风兴盛的推进作用,从而较完整地阐发了《庄子》的山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宗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中,《庄子》散文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本篇文章从艺术角度的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使读者领略到《庄子》散文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其文为“百家之冠”,堪称我国古典文学中“独步的文笔”。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言,表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庄子论文的特征。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寓言,就没有《庄子》。庄子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体文。  相似文献   

14.
庄子作为古代伟大的哲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闪烁着中国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并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庄子》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庞杂,今人对此考证甚多。一般认为《庄子》33篇中,有些是庄子本人的思想,有些则是其后学续作,其观点也有相异之处,然从总体上看,这些差别是细微的,大同小异。故本文不准备加以细分,仍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子思想的整体看待,以探讨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古代餐制、古代城市规模、数词三虚指用法、行文逻辑等角度,考察高中语文教材对《庄子·逍遥游》中“三餐”的注释,认为不应释“三餐”为“一日”,而应该是指“多吃几口饭(或水浇饭)”之意.  相似文献   

16.
马启俊 《教育文汇》2008,(11):47-48
众所周知,《庄子》是一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古代经典。书中充满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深沉思考,其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令千百年来的人们受益匪浅。《庄子》是一座文化富矿,有着挖掘不尽的宝藏,正如世人所说:“说不尽的《庄子》,道不尽的《红楼》。”  相似文献   

17.
于丹教授于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庄子》心得,引起轰动,使广大电视观众也因此更加关注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及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古代道家哲学经典著作《庄子》及其丰富的哲学内涵,这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继承和发展。根据她的讲座整理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畅销一时,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但是无庸讳言,这部书存在的疏误错失也很多,学界多有商榷批评之声。本文仅从学术与语言的规范化方面指出《于丹(庄子)心得》自序中存在的多种瑕疵,加以辨析补正,并强调学术与语言的规范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国古代典籍中,道德指一种普遍原则或规律,道德有得于道;道德连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庄子》和《荀子》诸书。《管子·君臣》:"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淤下矣"。  相似文献   

19.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