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它涉及了对语文教学功用的深层次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功用并未深思,只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传授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用来解决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而“语文学科”本来是一个外延很宽的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观念所谓的“语文学科”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和学生也只认识到学习理科也要运用语文知识这个程度,将其工具性概括为“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所谓“工具”也只局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要识字、阅读、理解、表达,…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4.
李桂荣 《辅导员》2014,(4):63-63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开放,向课后开放,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一、课前开放。突出自主性开放式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就是课前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用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学生对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去粗取精”后,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殷长青 《现代语文》2010,(6):133-134
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毋庸质疑的。然而光凭每天课内几十分钟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还必须让课堂的语文教学向课外有机延伸,让学校的语文教学向家庭有机延伸。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统一起来,家校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充分反映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语文资源生活化的意识,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基本的主体和载体。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一、全新的教育观其一 ,“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基本思想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课外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 ,活跃思想 ,积累生活经验 ,拓宽儿童学习语文的空间 ,从而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其二 ,正确的“人才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坚信每…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经典的概括,一是就语文学语文,没有拓展我们语文学习的时空,没有意识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语文教材的选编,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还是不能事如人愿。二是把语文与生活两者简单地划等号,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是学语文,只要有活动、有实践,就是学语文,错解了华特的表达,丢掉了“外延”二字,外延相等,不一定内涵也相等。语文就是语文,绝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当然,这些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的语文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要想使语文教 学有实效,就要走进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因此中职语文 教师要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生活的源泉 将会赋予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使得学生能够透过教材中的语言 文字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在课堂中学会快乐地生活。生 活,才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 会枝繁叶茂,中职语文才能真正“活”过来。  相似文献   

11.
余平男 《贵州教育》2005,(14):34-3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界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理解,杂学在语文教学中应有一席之地,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学问组构成的综合体。所谓杂学,只是相对于正学而言。语文教学的正学指的是音形义、字词句、语修逻等语言文字和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法等写作知识及能力训练,换句话说,就是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这以外的各种学问就可以称为杂学。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杂学不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界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理解,杂学在语文教学中应有一席之地,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学问组构成的综合体。所谓杂学,只是相对于正学而言。语文教学的正学指的是音形义、字词句、语修逻等语言文字和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法等写作知识及能力训练,换句话说,就是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这以外的各种学问就可以称为杂学。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杂学不仅  相似文献   

15.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9.
李祖植 《云南教育》2001,(10):23-24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学语文必须与生活建立联系,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据此,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大纲这段话的要义,就是要我们突破整天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书本里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其他学科教学、社会生活相沟通的开放性语文…  相似文献   

20.
罗雪莲 《甘肃教育》2014,(16):47-47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一本鲜活而厚重的书,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感受大千世界,打开生活这本书,是语文学习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真实地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关注的教学,是要在知识和实践之间建构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