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上海市第七届曙光学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著有《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世界》《人类的情感》《心理学基础》等。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家庭教育。1998年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当代心理学的使命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建立与孩子之间积极的“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发展家庭教育事业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王文才(省教委副主任)国务院颁发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并提出全国城乡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举办“婴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积极”一词包含“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两重含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课程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我们所说的“积极情感”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感激、坚定、自豪,并正面引导学生努力进取、促进其发展的态度体验。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特殊家庭”分为“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笔者本文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分类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增加“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孤儿”以及“家庭结构完整但成员沟通有严重障碍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专家名录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教授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研究40多年,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几十人。曾获全国妇联、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全国家教研讨会论文一等奖,获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教授著、编、译书籍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实用百科》等30多种共400多万字;发表《论幼儿家庭教育研究》、《探索家庭教育的特点》等文章和实用性家教文章百余篇。  相似文献   

6.
专家名录     
赵石屏,江苏常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获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奖”,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电视台所邀请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发表家庭教育专著4部、论文30余篇,其中专著《家教》获四川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她的女儿系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国家游泳三级运动员。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2002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硕、博学位。专家名录  相似文献   

7.
专家名录     
俞国良,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心理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有“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出版论著有《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小学生家庭教育知识家长读本》、《减负后家长怎么办》等。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和《百家论坛》中做过“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与亲子沟通”等专题。目前研究方向是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尤其关注家庭和青少年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专家…  相似文献   

8.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是我国法律对《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本土化表达。《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在文本上未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是其总纲中的第5条实质性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核心内容,由此限定了父母家庭教育权的行使。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的内容中,父母行使家庭教育权的方式是以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形式呈现的,充分说明了父母的家庭教育权与家庭教育责任互为一体。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父母应当在依法行使家庭教育权的过程中,熟悉家庭教育责任并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不履行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小档案陈缨,女,上海市杨浦小学校长助理,语文高级教师,杨浦区新长征突击手。200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第二批骨干教师。2003年9月被聘为杨浦区教育局小学教师职务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参与《作文七巧板》《作文学步车》《新教材古诗音带》的编写。1997年获杨浦区“百花杯”思品学科教学评比二等奖1997年获杨浦区S版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S版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比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从古到今。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家庭教育,有过不少佳话,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也屡见不鲜。所以,陈鹤琴的贡献并不在于他提倡家庭教育,也不在予他著写《家庭教育》一书,而在于他将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中,创造了科学的家庭育儿法,让我们的父母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以儿童心理和儿童学习性质与原则作为施行家庭教育的基础陈鹤琴反对人们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看待,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在总结实施《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十五”计划的特点:一是指导范围扩大。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由0~14  相似文献   

12.
杨涛     
杨涛,原名杨入帮,1955年8月11日生于天津市,家庭教育、儿童音乐教育、追踪教育研究专家,全国叶圣陶研究会委员,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乐理学科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基础教育委员,天津市普教系统师德标兵(2000),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好爸爸好妈妈"宣讲团团长(2005),《天津教育报》专家报告团成员(2004),天津市优秀家长标兵(1995),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南开区计生协会常务理事,南开区新文化家庭促进会副会长,学习型家庭活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3),政府部门特邀教育专家,兼多所大、中、小、幼儿园教育顾问。现工作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兼科研及社会工作。1979年,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本科毕业,文学学士。2003-2005年,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获结业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3年围绕家庭道德教育问题,开展“儿童道德发展与现代家庭教育”专家论坛和儿童道德发展专题研讨会,探索新时期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方向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儿童道德养成教育规律。省妇联、省家教协会联合将在电视栏目《成长不烦恼》中推出系列家教节目,继续举办“专家与年轻父母谈家教”  相似文献   

14.
小档案: 黄世荣,上海市复旦中学体育一级教师,上海市第三期青年体育教师骨干研修班成员,复旦中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校刊副主编。1999年获上海市“金孔雀”舞蹈节创编和表演二等奖2000年获长宁区体育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01年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2002年获长宁区首届“长教杯”教学评比一等奖2002年论文《高中女生体育课学习剑舞的心理效益研究》获第八届全国中学体育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倪谷音,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1952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即留在附小任教至今。先后任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副教导主任,长期从事儿童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和研究。1978年起任校长,致力于组织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八十年代初提出“愉快教育”研究课题,经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深化了人们对儿童成长规律的认识。《论愉快教育》获上海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笑。代表性论著有《愉快教育》、《愉快的儿童创造教育》。倪谷音校长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先后获上海市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1986年荣获第二届樟树奖。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是我国家庭教育科学化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第一本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基础之上较完整、较科学的家庭教育专著。陈鹤琴认为,家庭是儿童生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本身就构成了影响子女成长的独立教育环境,儿童的知识丰富与否,思想的发展与否,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否,家庭教育负完全的责任。不难看出,陈鹤琴把家庭教育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就学习陈鹤琴提出的“做父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起的“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以来,东莞市妇联根据《东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和《东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的要求,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确立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抓重点、求实效,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累累硕果,开创了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理念】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提出,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成长型家庭”的概念由李忠辉和马琳在《赢在父母》的专著中首次提出,指的是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亲子双方在家庭活动中起着同等重要作用,想要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与孩子合作,共同关爱、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局幼教处、闸北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幼儿家庭教育研讨会”,4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4名幼儿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知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林崇德、陈国美、卢乐珍教授到会并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会期问,代表们分别就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认为: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社会性、陶冶性、亲缘性、感染性、权威性、广泛性、终身性、启蒙性和与家庭生活统一性等特征。在家庭教育诸  相似文献   

20.
<正>蔡素文,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研员,上海市教育与心理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上海市宝山区德育双中心融合建设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上海市“吴增强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基地成员。出版个人专著《成长自有力量》《懂得自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