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效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祯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5):353-357,399
植物转基因技术为培育高效抗虫水稻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是一种广谱抗虫基因 ,该成果采用最新研究策略 ,对该基因进行体外修饰 ,使其转译产物最终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中 ,以增加外源抗虫物质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转修饰cpti基因的植物无论是抗虫蛋白含量还是抗虫能力均比转野生型cpti基因植物有显著的提高。已获大量转基因水稻株系 ,包括著名水稻恢复系明恢 81和明恢 86,并用其配制了杂交组合。转基因抗虫杂交水稻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进行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杂交水稻具有优良的抗虫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应用基因遗传技术,将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种植物体内,进行基因重组,改变植物的特性,使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定向地改造植物的特性,甚至创造出新的物种。如今,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已研究培育出各种具有奇特功能的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D N A重组技术的深入发展,科学家们已能将重组D N A导入植物细胞,并成功培育了许多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plant)。主要包括耐除草剂、抗病虫害、抗逆(抗盐、碱等),此外还可以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物(如人的干扰素)、抗体、疫苗等。转基因植物的构建主要通过根癌土壤杆菌的Ti质粒。由于Ti质粒含有能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的T-D N A片段,使它能够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T-D N A从根癌土壤杆菌转移到植物细胞核内是由T-DNA两侧25个碱基对的重复序列所介导,同时还需要Ti质粒毒性区(vir)某些基因产物(vir蛋白…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自1973年诞生以来,在加多年的时间里飞速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抗虫棉花,自动除草植物,能制造疫苗的香蕉,基因药物(干扰素等),能生产药品、提供移植器官的动物……科学家每天都在利用基因工程对传统生物进行改造,创造出各种新的物种——转基因生物。自1994年耐贮存、抗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被批准投放市场后,又批准了包括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内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作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t毒素基因的修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上。在室内和田间的实验表明,对靶标害虫的控制取得满意的结果,并有一些转Bt作物已推广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等是一些在农业上很有应用前景的基因。最后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全面突破重要禾本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难关,进入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再生研究的国际先进行列。植物原生质体是指去除细胞壁,由质膜包被的生活细胞。这种细胞经培养能再生植株,从而实现植物功能的全能性。长期以来,常规的有性杂交在不同种属间难以成功,适于双子叶植物基因转移的Ti质粒载体,不易将目的基因携入禾本科等植物体内,给作物特别是重要粮食作物的基因工程育种带来困难。而植物原生质体为远缘优良性状和基因的转移提供了较理想的受体系统。通过两种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原生质体融合或有用目的基因导入,经人工选择  相似文献   

7.
黄斌 《科学中国人》1997,(10):38-40
如果说,1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10余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大田。科学家们预言,植物的基因工程必将带来农业领域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是一种植物硷,是由秋水仙属的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纯秋水仙素是一种无色的针状结晶体,熔点为155℃。自1937年科学家们发现秋水仙素能促使植物细胞里的染色体加倍的作用以后,许多科学家就热中于利用秋水仙素来进行多倍体的育种工作。我们知道植物体由小长大,主要是由细胞分裂得来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     
杀虫的人工化学云苏联科学家认为,活性杂甲酚是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高效农药。采用这种药物的5%乳剂,对人畜无害。活性甲杂甲酚可用于粮仓的防虫处理和直接在田间喷洒农作物。试验表明,这种药剂防治甘蓝害虫,可使产量提高一倍。用它消灭草莓螨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0.
硅是土壤中第二大丰富的元素,在植物抗逆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抗病机理尚不清楚。对于其抗病机理的一种解释是硅沉积在植物叶片上充当了物理屏障从而发挥作用。但更多证据显示硅元素能诱导植物防卫物质的产生,其功能有点类似系统获得性抗性。硅元素处理后的植株能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真菌物质如酚类物质,植保素和病原相关蛋白的合成。分子和生化水平的研究显示硅元素能激活植物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摘     
丹麦科学家最近证实,转基因油菜可与杂草杂交,其后代能自我繁殖。 丹麦科学家将一种植入有抗除草剂的油菜与一种杂草共同种植,因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杂交产生的后代含有抗除草剂基因,能够自我繁殖,平均每个植株可长出450颗种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t)融合型杀虫蛋白Cry1Ac/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而早在2005年就有报道称,我国就有转Bt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与种植,并在我国原料生产的亨氏婴儿米粉中检测出了Bt基因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4,(4):22-23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你是否还记得电影《阿凡达》里那梦幻一般的发光植物?我们能否拥有这样一座漂亮的城市?如果植物能够照亮城市,它不仅能制造出美轮美奂的夜景,也能为城市节省一大笔电费!现在,我们距离这个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2017年5月,我国云南的科学家团队在国内首次培育成功了夜光植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海洋发光微生物的基因导入烟草植物细胞中,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筛选后,获得了该夜光植物。它可以在黑暗条件下持续自主发光,亮度可以达到星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给植物“吃”杀虫药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曾想到如果能利用某种有毒物质,让植物吸收以后再来毒杀害虫,会大大地有利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因为在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中,有许多是依靠吸食植物汁液而生活的,如为害各种农作物的蚜虫、红蜘蛛、浮尘子,为害果树的各种介壳虫等。此外,有一些害虫,它们发生时,常常是许多虫子密集在一起,活动又很隐蔽。用一般喷布药剂的方法防治这类害虫,毒杀效果往往不十分理想,而且药剂喷布于植物表  相似文献   

17.
陈奇 《百科知识》2007,(9S):4-5
自从人类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这种微小而神秘的东西就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极性呢?其实,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能完成细胞活动的各项功能。无论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细胞的极性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李津军 《百科知识》2003,(11):39-39
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叫做ANBI的基因,可以使它们的根部品尝土壤,通过监测硝酸盐帮助根找出硝酸盐最多的地方,让根优先伸向这些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杨欣 《百科知识》2010,(8):16-16
转基因作物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1983年,当时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和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联合研究生产出了第一批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由于烟草获得了抗除草剂基因,能对除草剂产生耐受作用,因此除草剂就只能除草而不对烟草产生伤害。结果烟草收成远远高于过去。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  相似文献   

20.
天然的苹果     
朱长超 《科学生活》2014,(12):52-53
苹果是一种大众水果,种植苹果是一种普通种植业。但是,日本研究者木村先生生产的苹果却成了顾客难求的珍稀水果。他经营的苹果园,成了一份高科技、生态化的大产业。 自从1944年瑞士科学家缪勒发现了DDT具有广泛的杀虫作用之后,农药成了农业离不开的东西。农药越用越多,害虫越战越强,害虫的天敌越来越少,以至种植业发展到了今天,越来越离不开农药,也越来越找不到天然水果了。所有的水果,都是喷洒了农药、施加了化肥长大的。果农们说,不打农药,所有的果子都会被虫吃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