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迄今,对记忆已有许多解释,但是也有新的实验和假说认为,记忆可以吃下去,而且大脑中存在特殊记忆区域。这些研究为人们认识记忆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2.
头颅可以移植,猴头已有移植成功的例子,人头移植成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有人提出:人的心脏可以人造,称为“人工心脏”,那么人的脑袋是否也可以人造,即“人造脑袋”是否可能造得出来? 其实,自从人造心脏问世,并在人体上作了植入试验以来,人造脑和人造脑袋,亦在美国开始研制了。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利尔德教授,仿照人脑的神经组织结构,又仿制出一个很简单的“人造脑”样品。他的办法是从刚死而脑神经元未坏的大脑中,取出许多神经细胞单独加以培养,让这些神经细胞离体后继续存活,甚至继续分裂繁殖。然后,再把若干个神经元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极简单的人造脑组织,具有记忆能力。这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作文选题中首开"科普式构想"的先河.其实,记忆移植的课题研究,并非停留在想像阶段.在世界脑生理学界,记忆移植"研究早已开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4,(2):25-25
人类的大脑如同一个记忆能力超强而又非常复杂的“存储器”,不仅会对每时每刻的根据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持续“更新”,还能调动尘封往事或淘汰过斯新闻。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了大脑神经细胞中的一种特殊构造,为揭开记忆之迹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人的记忆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人的大脑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虚假的记忆。那么,为什么人可以“记得”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呢?心理学家F·罗夫图斯多年进行的有关虚假记忆的研究显示,对一件事的记忆可因刻意混入假资料而被扭曲。通过重复叙述虚假的事件,以及包括心理医生在内的诱导者的任意想像、误导、幻想,都可形成虚假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最近,英国的科学家宣称,一种“内存条”将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经历完整无缺地、永久性保存下来,而且这种“内存条”将可以在不到30年内研究成功.这种“内存条”将被连接到人的视觉神经上,并以神经脉冲的形式将人的记忆以及感觉(比如气味、图像、声音等)存入人的大脑之中.之后,只要将这一“内存条”装人计算机中,里面的巨量信.志便得以完整支现了.到那时,人们不仅可以依此而使自己昔日的记忆复活——这样便不用通过出着旧相册或者苦苦步《来回忆往事了。而且也可以互相交换各自的“内存条”而办事到别人的思想和经历.也拉是说…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大脑如同一个记忆能力超强而又非常复杂的“存储器”,不仅会每时每刻的根据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持续“更新”,还能调动尘封往事或淘汰过期新闻。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了大脑神经细胞中的一种特殊构造,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解放日报》刊登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消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3位科学家首次发现,人脑具有记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种称为“NMDA接收器”,俗称“记忆闸门”,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CE的物质是打开“记忆闸门”的关键物质,这如同找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密码”。这一伟大发现,对人类是福音,因为谁也不愿意平庸。据称,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对“记忆闸门”的记忆功能进行如此细致的研究。他们在实验中采用遗传技术繁殖体内带有“记忆闸门”的老鼠,而且可以根据给这些老鼠喂养CE物质来决定“记忆闸门”的关闭与开启。研究人员发现,当“记忆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老鼠的记忆能力受到限制;但在“记忆闸门”开启后,这些老鼠又可以重新记起它们学习过的内容;如果再次关闭其“记忆闸门”,老鼠又会再次忘记学过的内容。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记忆闸门”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心脏会思考,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心里而不是大脑里,于是有了“心理“”心灵“”心情”等说法。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心脏。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心脏可能真的会影响人们的性情。这个说法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10.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4,(3):27-28
性激素与大脑有关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向被认为只在生殖系统合成的性激素可在脑内合成。他们找到了在鼠脑细胞中合成的性激素。日本科学家发现在老鼠掌管记忆的大脑海马部位存在合成性激素的酶“细胞色素P450”。研究人员提取老鼠大脑细胞进行观察后发现老鼠脑细胞中正在合成性激素。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特别是对大脑奥秘的探索.而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记忆只能储存在大脑细胞里,但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美国亚里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在历经20多年调查研究后认为:人类的个性完全可以通过器官移植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至少10%的器官移植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继承"捐赠者的性格、爱好,甚至是智慧和"天分".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与记忆     
林森 《百科知识》2000,(4):20-21
记忆的本质之一是各种神经递质、细胞受体以及递质的传递与变化记忆可以移植,神经细胞可以生长,记忆也可能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3.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人脑中除了海马区与记忆功能有着直接关联外,另有一块控制嗅觉的功能区也与记忆密切相关。由于一些癫痫病人在接受脑部病灶切除手术后出现记忆受损的症状,波恩癫痫医院的科学家尝试测量病人发作时脑部的记忆活动以准确定位病灶。科学家将测量电极放置在病人脑部海马区的附近,同时给病人出示几组互不关联的词汇以进行试验,并记录下病人记住这些词汇时脑部的活动。结果发现,大脑中除了海马区外,另有一块所谓“嗅觉大脑”也参与了记忆  相似文献   

14.
记忆力之谜     
张宁 《百科知识》2021,(23):20-21
我们为何记不住婴儿时期的事情 大部分人记不住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但这并不是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记忆力.一个3岁的女孩可以详细地叙述去动物园的经历,以及前几天去看望外公的情景,但当她长到5岁时,她会忘掉这些记忆.婴儿期遗忘指的是人们对于出生后头几年记忆的缺失,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丧失儿时的记忆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脑发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3岁之前,我们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与记忆力有关的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一对长得像海马的大脑结构,它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人类,猴子、老鼠等其他动物的海马体在出生后也会继续发育,生长出大量新的神经元.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控制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后发现:当放慢老鼠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就能形成更牢固、更清晰的记忆;当加快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则更加健忘.这说明:大脑储存新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新细胞产生后如果没有多余的空间,就不得不覆盖旧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来信照登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年3月版发现有两个问题:1、科苑集粹第5页右下角《记忆不在大脑里》一文原文为“我们的思考和记忆都是又大脑完成的。”怀疑应该是“我们的思考和记忆都是由大脑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人脑具有双重记忆功能意大利专家们经研究发现,人大脑的左右半球如同两台互相备份的电脑一样,具有储存同样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大脑具有双重记忆功能。科研小组通过反复研究确认,在人大脑中,存在着“掌管记忆的特别区域”。这些特别区域分布在大脑的左、右两侧。其中,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记忆区主要负责临时储存新信息的任务,而位于大脑右半球的记忆区则主要负责把可利用的同样信息进行记忆化处理。这些记忆特别区域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发生某种变化。因此,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记忆功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的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中央在这个文件中,多处提到“科学”或“科学技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否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是搞  相似文献   

18.
张昊 《科教文汇》2014,(18):154-155
2013年北京教委发布文件,将高考语文学科的分值由150分提升到180分。这一举措也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高考语文学科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分值。语文学科提高分值后,不同考试内容的分值比例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北京教委发布文件,将高考语文学科的分值由150分提升到180分。这一举措也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高考语文学科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分值。语文学科提高分值后,不同考试内容的分值比例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考政治无论怎么考,无论是考查哪种能力,缺少对教材知识的记忆,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博闻强记者胜。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快速记忆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探索记忆方法与策略,去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就成了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