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开展的掷球运动有六个项目: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根据这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比赛方法、技术特点、场地器材要求等,又可分类为三大类: 地掷球塑质球、金属球、小金属球。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根据不同的技术组合及战术特点进行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2.
《时尚球类》2007,(1):32-33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智力型、内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一场实力相当的、紧张的地掷球比赛,一般约需要3个小时,长的则需要5~6个小时,这对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要想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取得较好的成绩,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术、合理的战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需具有相当高的身体素质水平。运动员临场发挥得好坏与身体素质训练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现代地掷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时尚球类》2006,(3):15-15
草地掷球始于中世纪的英国,并一直流行于英伦和所属殖民国家的贵族阶层中。当今。草地掷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以及东南亚地区和中国香港已十分普及和流行,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赛事和高雅时尚的休闲运动。草地掷球非常适合亚洲人的运动特点,但该项运动在中国被人们所了解却是近几年的事。2002年草地掷球运动开始在我国出现,至今开展了四年多的时间。虽然开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在某些人群当中已经相当普及。草地掷球在中国的推广,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现任国际草地掷球(中国有限公司发展总裁)。香港草地掷球训练中心校长黄仲鸣先生。  相似文献   

4.
《时尚球类》2005,(4):4-5
金属地掷球挺进全国体育大会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掷球运动项目成为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的为两个大项、五个小项,包括金属地掷球:连续抛击,准确抛击和双人接力的男、女项目;小金属地掷球:团体三人和双人的男、女项目。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为掷球项目设置了10枚金牌,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掷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掷球运动》2004,(4):26-26
地掷球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地掷球技术在对抗条件下的运用成效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地掷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突出重点是在教学与训练内容上要抓好重点技术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掌握与提高,要抓主要技术环节,严格要求,动作要规范化,要精通、熟练。循序渐进是指在教学训练上要按照认识活动的规律和认识过程中信息相互传递与反馈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开展地掷球运动最早的单位之一。近20年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项目的推广与普及,教学与训练,竞赛与交流,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国掷球运动在国际上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时尚球类”是集塑质、金属、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六个小球和棒球等12个运动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小球运动,其中地掷球比赛是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技巧性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之一。在比赛中充分显示双方教绋员、队员的实力。所以赛前训练中对技战术的准备和布阵等情况,都要认真观察、分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8.
地掷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虽然仅三四年,但该项目的普及、运动技、战术的发展和提高却是相当迅速的,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十分喜人。但是,对理论上的研究还尚属萌发阶段,远远适应不了该项目飞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关于地掷球技术战术训练指导思想的专题研讨更显贫脊。在目前形势下,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地掷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对促进训练工作、尽快提高我国地掷球运动枝、战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地掷球运动的差距,却是件至关紧要和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9.
翁利芳 《体育师友》2011,34(4):29-30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集智力、技巧和信心能力综合体现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每一个技术动作,包括预测、判断去向,无不经过紧张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对成功的自信、理想化结局的乐观以及可能出现失误的焦虑,同时存在,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瞬息间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些都构成了地掷球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时尚球类》2005,(2):4-5
为加强对我国掷球项目的管理,进一步促进掷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高掷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和社会普及程度,依照《体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掷球协会章程的规定,现就加强掷球运动竞赛、技术培训及场地标准认定工作管理做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1.
启发 金属地掷球成为全国体育大会项目,应该说是各界对地掷球运动的认同,这对地掷球这个年轻而极富生命力的运动项目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因为全国体育大会是我国三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有相当大的观众和媒体基础,对地掷球的宣传和推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新项目总会先引起人们的好奇,从而产生兴趣,然后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以及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小球资料     
《时尚球类》2006,(1):48-48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并于2004年更名为《挪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该刊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属的运动项目:曲棍球、手球、掷球(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及掷弹球)、板球、台球、垒球、保龄球、橄榄球、棒球、壁球、  相似文献   

13.
力学原理在地掷球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力学原理,对在地掷球运动中实施抛击技术击中目标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从理论上对训练加以指导,使我国的地掷球运动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掷球运动》2004,(2):42-4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体育总局袁扬处长、北京体育大学王家正教授到鹤壁考察工作时,把掷球运动介绍到了鹤壁。市体委立即组建队伍,开展训练,并逐步在学校、企业等行业领域内大力推广,受到了我市社会各界的关注,迅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该项目有了稳固的群众基础,运动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一个老球迷。20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运动项目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这项运动是从1984年两位意大利专家在我校办的学习班开始的。当时世界冠军安东尼奥采用的掷球动作均为上手持球法(手背在球当时认为这是地掷球这个新项目的新技术,一定要学会掌握,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最终掌握了这个动作。但在比赛中运用,命中率、效果总觉得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地掷球已进入了今年的全国体育大会,每一位掷球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有更高的期冀:掷球,什么时候可以亮相奥运赛场? 回顾中国掷球20年的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仍有许多不足:普及程度低、参与人数少、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职业体育迅猛发展,这一切为掷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其中.掷球强国意大利在此项目上的市场化、职业化运作十分成功,现有3000多个掷球组织,仅塑质地掷球一项就有10万余职业运动员。2006年5月13日,国际塑质地掷球联合会主席同意大利队访问了西安体育学院。期间,他们就掷球运动的职业化、市场化提出了宝贵意见,联系中国国情,我们可以从中归纳为以下几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吴立春,一个老地掷球工作者对中国地掷球运动有着难解的情怀,地掷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挚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掷球运动》2004,(3):14-15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智力型、内在对抗性竞赛项目。一场实力相当的地掷球比赛,一般需要约3个小时,长则需要5~6个小时,这对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要想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取得较好的成绩,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需要全面的技术、合理的战术、稳定的心理素质,而且还需具有相当高的身体素质水平。运动员临场发挥得好坏与其身体训练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现代地掷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地掷球,这项来自欧洲的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它日臻成熟,逐步为广大群众接纳和喜爱。200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换届大会上,中国地掷球协会更名为中国掷球协会,包容了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和国人发明的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可以说掷球项目添丁增口,事业兴旺。一个外来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受到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20.
塑质地掷球运动自1984年在我国开展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从单一的塑质地掷球发展到具有塑质、金属、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的大家族,可谓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