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1年是散打运动赛事繁忙的一年,中国散打先后经历了美国职业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世界各国搏击术的挑战,并频频高奏凯歌,借此吹响了中华武术进军奥运的号角。散打这一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攻防理念;变换莫测,简捷实用的技术;以及远踢、近打、靠身摔的风格,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具有“攻守兼备”作用的腿法——侧踹腿。  相似文献   

2.
1.跆拳道与散打发展概述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跆拳道传入中国以后,深受中国青少年的喜爱,其普及和发展之迅速,令许多同类运动项目望尘莫及。散打则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集技击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与对抗为一体的武术竞技运动。我国从1978年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了一批著名的武术专家进行散打运动的实验、推广,制定相关的竞技制度、规则以及培养武术散打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个武术门派的实用招法进行提炼、整合,最终形成以“踢”、“打”、“摔”为主要技击手法的技…  相似文献   

3.
散打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散神不散” 散打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形式和武术套路,可以融合各种武术派系的精华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武术的最大效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散打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原因,也是各武系努力追求的至高境界。它可以借鉴跆拳道凌厉的腿法,也可以学习泰拳威力无穷的肘法、膝法。截拳道的创立者、一代宗师李小龙曾经说过一段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话语:“如果有人认为某些或某种打法是李小龙的‘截拳道’的话,那是非常可笑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认为武术散打运动最大的内在优势是打法全面,独树一帜;内在劣势是科研、设计的落后;外在机遇是进入奥运会;外在最大威胁是跆拳道、空手道和拳击等同类项目的竞争。并试图找出其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指导和推进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选手比赛强度下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且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三项目训练应以Hb、Bu、Ck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对散打、拳击、跆拳道三项目3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散打运动员左肘伸肌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明显大于拳击和跆拳道项目运动员;左肘屈肌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又明显小于拳击项目运动员;右肘屈肌绝对力量拳击项目运动员明显大于散打项目运动员;右肘伸肌绝对力量有大于散打项目运动员的趋势;散打运动员右肘伸肌速度力量明显大于拳击和跆拳道项目运动员;右肘屈肌速度力量又明显小于其它两项目,但收缩速度优于其它两项目运动员;左膝屈肌速度力量跆拳道项目明显优于散打项目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方 《精武》2009,(10):30-31
有一位练意拳的杨先生曾经“承认”,“意拳大师”中无一人能将“手接手”的妙招真正用于同散打运动员的手接手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中国武林界很少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纯练习传统武术者尚无一人在擂台上战胜过职业拳击、泰拳及跆拳道和空手道,我们这些练传统武术的人已经没有理由夜郎自大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3个项目的训练应以Hb、BUN、CK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散打短长说     
对怎样才能尽快促使中华武术挺进世界这个课题,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诸多议论中,“以技击为先导”,无疑是响亮的呼声之一。技击,作为武术的真谛、精髓,其现代表现形式——散打,又如何才能为国际体坛所瞩目,成为全球性的竞赛项目呢?有的同志提出关键在于散打要打出自己的风格。此语不谬,任何事物只有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要将散打运动推向世界,的确先要在浓郁的民族风格上下功夫。然而,如果武术散打仅仅只是具备了武术风格、中国特点,而一相较量,特别是来“真格的”,则每每败于泰拳、拳击、空手道、跆拳道,那要想真正走上国际竞技场恐怕仍是一句空话。因为散打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比赛,它属于不折不扣的对抗竞技。缺乏独有的对抗手段,在激烈的角逐中打不出威风,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在当前各类对抗竞技已经在国际体坛上  相似文献   

11.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都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同属于竞技技击类武术项目。然而,二者的普及和发展现状在阳泉市却大相径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阳泉市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认识到阳泉市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跆拳道,进而从二者的技术动作、练习方式、推广战略、武德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武术散打落后于跆拳道的原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武术散打在阳泉市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武当》2009,(11):43-44
格斗,在中国也称散打,它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拳击、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格斗术,诸如俄罗斯的桑搏,泰国的泰拳,以色列近战术等等。  相似文献   

13.
徐诚堂  贾月国 《体育科技》2012,33(2):53-57,74
暂停比赛是格斗类体育项目的共有规则,是现代体育理念下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在比较出谁“更强”的目标下充分保护运动员。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散打与奥运会比赛项目拳击、跆拳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散打场上裁判对比赛过程干预较多,散打与拳击、跆拳道在暂停比赛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奥运搏斗项目以较少的暂停保留了项目本身的激烈格斗特性。临时性暂停可以更好的保持格斗项目比赛的连续性,可将其引入散打竞赛中,在突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前提下减少散打比赛的暂停现象,比赛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搏击》杂志在国内以探索搏击、武术、散打、拳击等对抗性竞技项目为宗旨,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读了今年第九期刊登的《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以下简称漫议)一文,感到非常震撼和耳目一新。目前武术和散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开展20多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领导和广大武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前迈进.从20余年来国内外各种赛事看,这项结合了踢、打、摔及边台技战术的搏击远比单纯以拳搏击的拳击、以腿搏击的跆拳道以及以摔法搏击的柔道和摔跤更实用精彩.第一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自1982年原国家体委制定以来,经过修改--实践--再修改--再实践的不断完善,已日趋成熟,为国内外武术同道所接受.但是,现代武术散打运动毕竟年轻,就现行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来看,还存在着规则本身的不完善和裁判执行规则的偏差两方面的问题,当务之急必须对现行的1998年<武术散手竞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对裁判执行规则中的偏差予以纠正,才能顺应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把武术散打推向奥运.  相似文献   

16.
朱瑞琪教授     
朱瑞琪教授,男,1950年2月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常委、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A级武术裁判员。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朱瑞琪教授是中华武林百杰之一,中国武术八段。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朱瑞琪教授硕果累累。著有:《中国武术散手教程》、《中国散手》、《全国武术训练教材》、《全国武术馆校教材》、《国际武联指定教材》、《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副主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项目副主编)》、《中国南拳系列规定套略》、《南拳教学》、《武术格斗技术教学》、《南拳入门》、《南拳入门与提高》、《中国武术运动教程(副主编)》等十余种著作;发表了:“目前南拳竞赛套路的技术现状及训练重点之研究”、“论散手实战中运用距离差时间差空间差打法特点及训练对策”、“中国武术散手与跆拳道、业余拳击之比较研究”、“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中国武术散打王赛制与市场的研究”、“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的赛制与市场的研究”、“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现行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实施状况的调查”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数篇入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跆拳道、散打、拳击运动中的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跆拳道、散打、拳击项目中的运动损伤已有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上3个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都有严重的损伤发生。但无有关青少年运动员的相关报道。此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跆拳道、散打、拳击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受伤的原因、发生部位、损伤机制,总结其损伤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武术与跆拳道的段位制与晋级形式的推广与应用策略,结合高校散打教学特点构建出“段位晋级模式”,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及运行方法,一方面试图激发大学生学习散打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为散打运动的“竞技段位晋级”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坤青信箱     
《中华武术》2002,(12):59-60
天津市模具工业联合公司一位忠实读者问: 1.坤青先生,请问曾在1999年美国夏威夷中美散打对抗赛中打败中国散打高手那顺格日勒的美国80公斤级高手剪刀脚春雷(CungLe,美籍越南人)是否就是你说的美国散打顶尖高手黎刚,其与柳海龙比谁厉害?据说此人10岁学跆拳道,在匈牙利国家摔跤队学会反身摔,并是泰拳和拳击高手,K-1战绩是12战0负。您能写出此人的资料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的武术市场蓬勃发展,然而还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比国内的武术散打比赛的观众群体,西方拳击比赛的操作者对其受众人群恰到好处的把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文章从受众的概念及受众心理特点、中国散打与西方职业拳击的特点对比、两项运动比赛的时间区别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中华武术的受众群体比西方小的原因,并就中华武术与西方拳击的差距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