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建婷 《大观周刊》2012,(28):238-23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呢?本文就加强教师自身审美素质;发掘教材中美学因素;课堂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美育渗透,特别是低年级识字中的美育渗透这几方面进行论述。强调教育教学中影响审美教育的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薛亮 《大观周刊》2012,(28):223-223
随着教育形式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本文旨在探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让供我们解读的课堂教学文本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周业 《大观周刊》2011,(30):142-142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且具有更多地陶冶学生情操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周江  孟晓娜 《兰台世界》2016,(4):101-104
陶行知是切实地把审美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的教育家。其审美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是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这一目标是有其心理基础的。以"求真之情"和"践真之意"为基本内涵的、知情意结合的审美教育心理基础,决定了必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审美教育原则,来实现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做合一原则,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陶行知最终实现了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侯会忠 《大观周刊》2011,(23):262-262
现阶段,我国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素质则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教育是关键。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晓晓 《大观周刊》2011,(20):157-157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教育家苏霍林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无疑是科学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何晓红 《大观周刊》2012,(20):223-22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毕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数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市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9.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洁 《大观周刊》2012,(32):259-260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徐玲 《大观周刊》2012,(50):231-231
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则会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的美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薛万庆  谢方方 《视听》2016,(11):110-111
手机媒介的功能多样化带来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高度泛化。以女性网络自拍为例,手机媒介泛化社会审美主要表现在文化的解构和再建构。审美解构表现为从亚文化形态到潮流兴起,再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变中自拍对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审美建构表现在网络自拍对女性审美和身份的重构。在分析文化的解构和再建构的基础上,指出手机媒介审美泛化的原因在于满足审美创造者的心理和社会身份的认同,男性审美主体的指导和影响,手机媒介技术的催化。  相似文献   

15.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文化时代,广电传媒成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即学校教育和影像符号,进入到儿童世界中。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品德思想,行为方式,还是审美趣味,心理形态等等,都有着广电传媒影响的痕迹。因此,全面审视少儿节目对于孩子可能有的文化审美导向以及审美教育功能,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杨小青 《大观周刊》2012,(44):306-306
在整个高中的教学中,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注意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也要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徐益 《贵图学刊》2006,(4):1-2,6
阐述学习中蕴含的美,大学生学习阶段的审美心理,探讨图书馆如何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苏琨 《大观周刊》2012,(29):229-229
由于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所以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消极,为了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对语文课堂如何营造审美的意境,谈几点粗略的看法:首先教师应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