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茂 《大观周刊》2012,(11):218-218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明亮 《大观周刊》2013,(3):129-12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课标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余朝阳 《大观周刊》2011,(20):262-262
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强调:“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展现数学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故此,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重现这种建构过程.教师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情景,以开阔学生的心智空间,充分唤醒其情感体验.培养其探究欲望和具体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夏永 《大观周刊》2012,(18):247-247
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这里的“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柳霞 《大观周刊》2012,(6):217-2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周娟 《大观周刊》2012,(7):257-257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要多一些,社会型人才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知识多元化,多样化.而传统基础教育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懂得怎样去掌握书本上已有的知识。新课程的实施后,要改变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石跃宗 《大观周刊》2012,(24):181-181
新教材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师应该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王春燕 《大观周刊》2012,(39):125-125
从古至今.人们把“学习”称为“学问”。可见学习就是在“学”和“问”的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从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到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与提高,无不从“问题”开始,井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李汝成 《大观周刊》2011,(51):194-194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苯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王艳辉 《大观周刊》2012,(26):195-195
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凸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够着,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卓岩 《大观周刊》2012,(15):235-235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始终紧扣“转化”这根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应把隐含在知识中的转化思想加以揭示和渗透,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作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周文明 《大观周刊》2012,(23):248-248
为了适应文科综合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变“教”课为“导”课,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同时落实“双基”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旺 《大观周刊》2011,(52):145-145,144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由容的精髓,是数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能使人们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它能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化归方法作为数学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例,雎化归思想的含必、作用为切入点,探讨数学化归化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朱亮 《大观周刊》2011,(22):28-28
数学复习课.绝对不是单单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新课标的精神下.我们知道:数学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使学生的小聪明逐步提升为大智慧.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构建有效的课堂结构.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下面就以苏版六(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替十分迅猛,终身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学中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善学,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6.
赵香珠 《大观周刊》2011,(35):144-144
高中数学复习课,应在复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本阶段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知识的再现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为此,提出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的五个环节,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丽华 《大观周刊》2013,(5):146-146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不同的课型、目的要求、学习对象等构建“问题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而获取知识,使物理教学形成一个想学、乐学、会学的新局面.下面谈一谈几种问题组的构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通过“数”、“形”结合互助,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李建明 《大观周刊》2013,(8):182-182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巧设学生积极思维的背景,营造学生积极讨论的环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诱发学生探索动机。一般流程是:搜集信息、编制情景化问题——呈现问题情景——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葛宏明 《大观周刊》2012,(44):160-161
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