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宁波读者小于来电问:"我的孩子很乖,就是容易嫉妒他人,尤其是比她学习好的同学。请问,我该怎样化解女儿不该有的妒忌心理呢?"主持:嫉妒,大多指对他人快乐或优点所抱有的一种阴郁的不快。不注意教育引导孩子,嫉妒心就会成为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怎样化解孩子的妒忌心理呢?下面几位家长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加爵因和同学搓麻将发生纠纷,嫉妒在心报复杀人,犯下国法难容的滔天罪行。嫉妒心理较为普遍,尤其是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具体表现在:妒才:妒忌他人的知识、才华、学习成绩胜过自己;妒德:妒忌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妒能:妒忌工作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人;妒名;妒忌在评模选优、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人;妒貌:妒忌容颜、身材超过自己的人。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的反映,往往因别人胜过自己而怀恨在心,使自己处于焦虑、烦燥、失衡的不健康心态之中。存有嫉妒心理的人,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摆正自己奋斗的航向,不能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3.
嫉妒,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曾有人把它比作毒蛇,也有人把它比作双刃剑。嫉妒情绪的蔓延,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三国时期的周瑜恐怕是因妒害己的典型人物。现在,不少中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疾患。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呢?我认为,教学生学会赏识与合作,是消除嫉妒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学会赏识:既要赏识自己,也要赏识他人 对于心存嫉妒的人来说,赏识自己似乎不太难做,但那种"赏识"似乎存在太多的"自大"、"自负"等病态的成分。自我赏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在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前提下欣赏自己,既有对…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某学生爱嫉妒。按词典上的解释,嫉妒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从心理学解读来看,妒忌是一种心理问题,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导致过分自尊和心胸狭窄的人容易产生妒忌心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生活中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太阳、小皇帝,对他们百般呵护,这种生活上的优越,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过分自尊、自大,我乃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5.
贡颖  张蕊 《学前教育》2011,(7):44-45
记得在开展比比课程前的家长会上,总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的孩子原来并不知道这么多的情感,像一些负面的情感,比如妒忌,孩子能理解吗?”的确,妒忌这种消极情感在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幼儿正确理解又恰当处理呢?  相似文献   

6.
杜少军 《教书育人》2000,(17):38-38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迅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嫉妒心理。下面就什么是嫉妒心理?它在青少年中有哪些表现?如何消除嫉妒心理?这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何谓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对他人优于自己,或是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担心、害怕或愤怒、憎恨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一种十分有害的不良心理,既害人又害己。它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使人产生偏见,破坏人际关…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编辑叔叔:您好!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可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心里就不舒服,这可怎么办呢? 浙江省上虞市师范附小 李默然李默然同学:您好!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羡慕感,这是好事,它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赶超先进。但是,如果这种羡慕感发展成为看见别人的成就心里就充满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想方设法去诬陷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这就变成了妒忌。怎样克服妒忌心理呢?妒忌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用宽容这个法宝来克服妒忌,学会宽容就是开阔胸襟,容人之长,取人之长,…  相似文献   

8.
《少年科学》2014,(1):30-31
微心理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人人都会有,谁敢说他没有嫉妒过别人呢?可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这种心态只会加强,嫉妒火烧过了头,早晚会使人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来,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9.
黄秋生 《家庭教育》2008,(11):12-13
温州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这学期上小学三年级,学习还可以,可能是在家里太受宠爱的原因。养成了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毛病,尤其是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因此很多同学对他有意见。请问。我该怎样让孩子变得热情大方,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呢?”  相似文献   

10.
欣欣自小就是个占有欲很强的孩子,看到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便立马撅嘴;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夸小客人,欣欣就会充满敌意;学校里老师表扬了某位同学,欣欣便会到老师的面前告那位同学的状或是说他的不是,撕别人的书本。可以看出欣欣表现的是一种很强的嫉妒心理,这在独生子女中很普遍。有些孩子为了想比他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有时会以进攻性的形式表示嫉妒之心;有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则会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形式,来表示嫉妒之心。孩子有妒嫉心理究竟是好是坏呢,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因他人比自己优越而产生的不愉快。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怨恨、自惭、恼怒心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嫉妒心,做做下面的测试,看看你的嫉妒心强吗?  相似文献   

12.
一、了解嫉妒心理嫉妒在人类的一切文化和语言中 ,在所有的谚语和童话里 ,总是遭到人们的鄙视。几乎所有研究嫉妒的文献或文章 ,如随笔、哲学和心理学等 ,都认为嫉妒有破坏、抑制和折磨人的因素。那么 ,什么是嫉妒心理呢 ?嫉妒心理是由于他人胜过自己或可能胜过自己而引起的抵触性的消极情绪体验。嫉妒者不愿看到他人在人品、成绩或物质上比自己优越 ,也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赶上他人 ,而是热衷于用不正当手段来消除这种优势。其潜意识中可能认为想要取得像他人那样的成绩或财富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 ,也可能认为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很难达到目…  相似文献   

13.
试谈消极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俗称“红眼病”,表现为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的负感情。作为个体常见的一种性格缺陷,嫉妒指的是嫉妒者主体在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当他人的某些方面(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强于自己时,总是感到心理上不平衡,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因而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诋毁、中伤他人。一、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是差异和改变。它是由嫉妒者主体与被嫉妒者客体之间的差异、悬殊及其改变造成的。一般说来,客体的优势容易引起主体的嫉妒,但有时处于劣势的客体的境遇向优势改变,也会引起处于优势的…  相似文献   

14.
许多成人认为,孩子没有在社会上攀比、竞争的经历,不该有嫉妒心理。但研究资料显示,有不满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就出现心率加速、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甚至哭闹起来。当孩子长到5、6岁时,妒意会更频繁地袭上心头。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嫉妒行为,成人应怎样正确对待呢?一、幼儿嫉妒行为的表现嫉妒是一种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幼儿的嫉妒是幼儿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幼儿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嫉妒心理在小学生中很常见。究其原因,在家庭方面,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对子女施加的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在学校教育方面,与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手段使用不当,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目的性教育等不够有关;在孩子自身这方面,则往往是心理尚不成熟不完善所致。嫉  相似文献   

16.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它几乎包括了所有不愉快的心理,如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责、怨恨、报复等。其实,它的原始形态在每个人身上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只是有些人善于调节,一旦出现很快便会用乐观的心理取代了它。而有的人不善于调节,沉湎其中,任其发展,不能自拔,以致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正像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毒素一样,乐观、豁达是消除嫉妒这种不良心理的良药。 看到一块面包,乐观的人会高兴地说:"我又有充饥的东西了。"而悲观的人会想:"吃完这块面包,我下一顿吃什么呢?"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使之始终处于积…  相似文献   

17.
嫉妒学校     
有一个叫嫉妒的人,他没别的特别,只是爱嫉妒别人,人们都讨厌他。可他想:嫉妒不也是一项技能吗?我为什么不办个“嫉妒专修学院”,让大家来学呢?苦心研究十年,嫉妒集合了一批“人才”当教师,办起了学校。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大多对人不满,想学会嫉妒。开学第一天,嫉妒校长登台讲话。他说:“现在比我们强的人太多,我们该齐心协力整垮他们,我们全校的偶像是三国时的周瑜将军,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呀……”突然,一个学生厉声对他说:“你凭什么站在台上讲话,我却不行?。”说完昏了过去,校长高兴了,他喊快救了这个高材生,他…  相似文献   

18.
你是否会对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呢?当对同学心怀嫉妒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Brad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享受着父母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得失利害,随时都可能降临,当与他人比较之后,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产生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的复杂情绪,这就是嫉妒心理在作祟。嫉妒心是一种不健康的阴暗心理,在孩子身上往往表现为唯我独尊,唯我独美,唯我独高,唯我独霸,唯我独富。如果从小养成这种心理,长大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知道嫉妒给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