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概念,以二十年为一代,那么可以说,中国建筑研究已凝聚了一代人的努力,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些中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以一种“中国人研究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教学不能只用外因教材”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尊感,奋起从事中国建筑研究,振兴民族学术。他们以深厚的国学根基,吸收西方科学方法,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从史料的征集、艺匠的寻访到制度的探索、“天书”的“破译”等.都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基本上将中国建筑历史理出了头绪,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体系,成就非常伟大。前辈朱启铃、…  相似文献   

2.
王琛 《当代传播》2006,(6):44-47
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即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传播的理论观念与史实,源自海内外华人学者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研究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左翼文化包括左翼期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并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界的重视,在为数不少的知识分子那里,好像扔掉一个“错误”一样扔掉了中国的左翼文化,而不是在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超越它所存在和发展的那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多次在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外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更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电视对外宣传,是关系到建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和持续健康地开展国内建设的大事。 对外宣传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国际上,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小的矛盾和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所处的国际环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3,(10):13-16
内容简介:本书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背景,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事实中揭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中国报业在历史浪潮中从“名记者时代”、“新闻策划时代”等阶段一路走过来,到现在已经进入既重视名记者效应和新闻策划效应,又重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社会性建构决定中国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必须是创造性的“拿来主义”建构,“中国质素”的植入是保证其免于“逾淮成枳”的根本性规约.“中国质素”主要表现为党管媒体的政治维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维度以及中国新闻业传承的启蒙维度.然而“中国质素”重构不是“中国质素”的自构,而是“中国质素”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积极互动中进行建设性的重构.然而新闻专业主义“中国质素”重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这个框架具有开放性,不过,在一定历史阶段这一建构框架具有相对不可僭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瑚 《新闻大学》2007,4(1):44-50
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近代报刊的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15年至1895年),第二阶段为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的日趋兴旺与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阶段(1895年至1927年),第三阶段为两极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阶段(1927年至1949年),第四阶段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并对前三个历史阶段即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作了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再议藏书楼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松 《图书馆》2003,(1):92-94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征:“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十三世纪的南宋金元时代,此时中国南方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安的小朝庭,而北方则是面临着元军高压、岌岌可危。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阶段却正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在很多方面,中国学者的工作在世界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个黄金时代为什么会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12.
张扬 《新闻世界》2008,(12):93-94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那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具有文化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巨大、导向明确,社会性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产业为主、政府政策积极推进、历史阶段优势鲜明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4.
郑荣 《采.写.编》2023,(3):160-162
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与乡村社会:中国大陆20年研究的回顾、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大陆大众传播媒介与乡村社会相关研究的历史。它把20年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发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为蓝本,分别从研究的理论切入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述,对这20年研究总的印象是从理论支点到研究方法都显得有些单一。但是这20年研究的探索者们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早期试用者”,功不可没。最后,作者就拓展现有的研究视野问题从“对已有的传播理论的追问”以及“朝‘传播社会学’方向努力”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2,(2):10-11
<正>本书以“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中国新时代与‘大的历史时代’”“中国新时代诠释三个为什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走向振兴”“开辟人类走向现代化新道路”“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新方案”等七个具有前沿性、学理性和典型性的时代课题为切入点,以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独特的研究范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分析、精准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安然 《大观周刊》2012,(11):82-82,91
本文从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谈一下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从早期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欧洲的中国热湖、印象派画家的东方影响20世纪西方艺术界的中国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四个部分以历史发展作为线索来逐步阐述各个阶段“东风西渐”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与范式: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考察(1909—2009)》一书是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从“内史”转向“内外史结合”的成功尝试,拓展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内容,添加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知识增量。该书的研究还启迪人们,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要有多学科进入的意识,重视考察事物的内外部联系,并对研究的理念、方法与前提预设抱持必要的反思与自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要注意在“综合贯通”与“分题细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在强化“综合贯通”研究的视角凝练与选择的同时,更加重视包括断代史、人物史、专门史在内的“分题细化”研究。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学科,它的许多重要课题还处于探索之中,一些学者为建立历史文献学理论体系进行着艰苦的探索。曾贻芬、崔文印二位先生“对历史文献学孜孜以求,既不趋时,也不逐利,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进行深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和《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二位先生长期深人研究、探索的结晶。这两本是姊妹篇,“《述要》重在对历史文献学发展历程的简述,而本书(指《中国历史文献学》)则重在理论的探索”。二者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历史文  相似文献   

20.
狂欢之痛     
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是长篇创作的一部可赏析范本,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值得研究的宏篇巨著。它借用四个不同季节形象的隐喻和象征,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分子从“恋爱”到“失态”、由“踌躇”到“狂欢”的复杂生存状况和精神演变,抽象成具有历史阶段属性的理念。作为一种宏大叙事的成功操练,构筑了中国“革命”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