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小虎有几道题做错了,让我们帮他纠正。例1把一根钢管截成6段,每截一次用时3分。一共用多少分?小虎的错解:3×6=18(分)。分析与解:这道题错在截钢管的次数上。因为把一根钢管截成6段,截断的次数是6-1=5(次),所以总共需要的时间是3×(6-1)=15(分)。例2从200中减去20,加上10,再减去20,加上10,……照这样下去,减多少次后得数为0?小虎的错解:200÷(20-10)=20(次)。分析与解:这题错在最后一次减去的数量上。因为减去20,加上10,实际每次减去10,即(20-10…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九年义务人教版)同步练习题第十二章浮力一、选择题1.如图12—1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先如甲图浸到酒精中,再如乙图浸到水中,则弹簧秤两次读数F甲、F乙的关系是2.如图12—2所示,三个一样的量筒盛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三...  相似文献   

3.
液体扩散实验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王心(443601)初中物理在演示液体扩散实验时,采用长颈漏斗把硫酸铜溶液倒入量筒底部(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刚刚倒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时,上面无色水与下面蓝色溶液的分界面很明显。然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是倒入硫...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二册液体之间扩散现象的实验,是在量筒里装半筒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小心地把硫酸铜溶液倒进量筒的底部。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便沉在量筒的下部,和清水的界面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5.
为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常采取用水浴加热固态碘来观察红棕色碘蒸气的方法,实验效果较为明显.此实验是碘在较高温度下的升华.那么如何演示碘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1)取一长约 30 cm的滤纸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均匀地滴在纸条上10滴左右,如图1所示. (2)把纸条伸入- 500 mL大量筒中,观察有无现象发生(无现象发生),如图2所示. (3)取少量固态碘放入量筒中,再把纸条伸入量筒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淀粉圈自下而上逐渐变为靛蓝色),如…  相似文献   

6.
一个被遗漏的解静宁县石咀初中方水田初中几何二册复习参考题六第2题为:已知:△ABC中,AB=15,AC=20,高AD=12,求角平分线AE的长。绝大多数学牛的解法是,如图(1),在Rt△ABD和Rt△AD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9,DC=16。在...  相似文献   

7.
一、“量气”要使内外压强相同[例1](2001年全国高考20题)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略)。回答下列问题[(2)、(3)略]:(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解析]本题用倒置的量筒量气,看似简单,实则雾里藏峰。怎样操作才能使内外液面相等的设问,显示了本题的内涵———量气要使内外压强相同。只有将量筒慢慢向下移动,量筒内的液面也慢慢向下移动,但进入量筒中的水逐渐增多,量筒内的气体压…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形如n1:n2:n3(n为一物理量)的比叫做连比.在“全国统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18页和近几年中考以及初中物理竞赛中常有求连比比值的问题,而有的“试题”的答案繁琐,有些同学对上述问题感到“困惑”,为此本文介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下;例1有三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1:m2:m3=2:3:5,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则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强之比p1:p2:p3是()A.2:3:5;B.5:3:21C.1:1:1;D.15:10:6.(’89南京市初…  相似文献   

9.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它,不仅可以解竞赛计算题,而且可以解竞赛证明题.例1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和2,则斜边上的高为()(A);(B)(C);(D).(1995年昆明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1,BC=2,例2在△ABC中,∠C=90°,∠A=15°,AB=10,则△ABC的面积为()(A)10;(B)10;(C)12.5;(D)15.(1993年吉林省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如图2,作…  相似文献   

10.
习题 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图1下,按照图1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A.是空的B.有水,但不满C.充满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此题出自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1面的“想想议议”.解此题时,单靠教师的讲解,往往出现“你不讲我倒还明白,你越讲我倒越糊涂了”的情况.如果像课本上说的“实际做做看”,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随堂实验,点拔解题思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