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淡化了分数,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错误原因,给予不同的语言评价。教师评价的话语既要委婉,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既要有警示之意,又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下面有几种数学作业评语的类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社会上对教师的评价也在悄然而变:由“蜡烛”变为“太阳”;由“工程师”变为“设计师”;由“园丁”变为“雕塑师”;由“一桶水”变为“流动的河流”——无论怎样动人、形象的美丽词藻都在预示羞,教师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据本刊调查发现,为了让自己专业成长更加有效,教师正期待着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版历史教材增没了“学习与探究”课,突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上好探究课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活”起来。现以探究课《寻访“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探究课的操作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放管服”改革引领高校管理由“集权”向“分权”、由“掌控”向“共治”、由“审批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型。要以中央综合政策统筹“放管服”改革布局,提高省级政府统筹地方高等教育改革能力,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发展水平,健全高校教育监管体系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快乐评价”是让评价过程中处处体现激励与愉悦,通过评价,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生活得乐观向上,让“快乐”评价学生度过“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与“递进设问”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亮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材由“教”向“学”转化,新教材中概念的介绍,大多从提出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语言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研究语言结构向语言功能方向转移。以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为核心的“交际法”语言教学受到语言学家和教学法研究者的关注。Howatt将“交际法”的实际运用区分为“强式”和“弱式”交际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时数、以及教材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应提倡以“弱式”交际法为主,逐步向“强式”交际法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一缕春风,学生是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风平浪静”,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百舸争流忙”。为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身心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仿佛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走进新课程又一次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们为了重新认识评价,更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说起评价又好困惑,感叹评价已成了课改的“瓶颈”,大声疾呼突破“瓶颈”,让新课程走向阳光地带。那么,老师们对评价改革做了那些有益的探索,出现了那些困惑,又引发了那些思考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江敏  黄华军  李琳 《科教导刊》2024,(7):115-117
专业课程教学“自媒化”是由单一借助多媒体手段转向同时借助自媒体手段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将自媒体手段引入“环境监测”这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实现教师教学手段自媒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化,强调学生学习逐步由教师依赖走向自主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更符合国家需求的环境领域人才。同时,促成评价增值化,对课程持续产生的自媒化产品的评价逐渐向增值评价转化。  相似文献   

15.
对白居易晚年诗歌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晚年的心态以闲适为主,但以闲适为主并不意味着事事如意。他晚年的“闲适”是因为没有实现“兼济”的条件,可谓生不逢时。尽管如此,他的兼济之志也从没有完全消失。对白居易的评价我们要抱着科学客观的态度,不能因为白居易晚年“兼济”的淡化就一味地贬斥苛责。在很大程度上,他所得到的种种非议与他的作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校运会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查,从“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更新观念,改变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校运会,进行竞技体育教材化改造,把大众健身项目及与体育有关的书法、绘画、摄影纳入到校运会中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对健康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由课堂教学向注重实践活动和注重生活教育的转变,它突出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现“学数学”和“做数学”,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陈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钱欢欣 《学子》2014,(8):10-12
随着课程改革进人深水区,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革,因此我们做事就要顺势而为,借助评估这一“水”势,撑好杆,掌好舵,让“金山区小学学科基础素养等第制评估项目”这艘“舟”稳稳地行进在改革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竞争力的战略加以推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我国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新课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素养中享有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探究四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做——支持探究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具把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儿童向前,让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比如在学习“动手做”中,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