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人类与环境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关系着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即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2.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将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种崭新的教育观,已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这种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整体、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科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3.
环境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悖,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环境教育受到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而幼儿教育又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环境教育对培养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十分必要,要把握幼儿环境教育实施的要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21-24,28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想,是在人类生存日益受到环境威胁。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正是人们在这一思想启发和指导下的行为选择。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以来,生态危机遍及全球,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争论,无助于缓解"全球问题"。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寻求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观的理论路径,既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差异,又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同一,在二者的相互生成中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合理消费原则;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价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这几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以来,生态危机遍及全球,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争论,无助于缓解"全球问题".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寻求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观的理论路径,既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差异,又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同一,在二者的相互生成中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一个广受关注的教育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教育:一个广受关注的教育领域●何齐宗人类活动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愈来愈意识到这是关系人类生存和未来的大问题。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有效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教育”这门新的教...  相似文献   

9.
林丽  涂燕 《幼儿教育》2012,(Z4):16-17
在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未来我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和人类主体的智慧与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实现其产业化并形成改造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人类的能动性实践活动中,对未来科技发展及结果进行科学预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正困扰着地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既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又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全国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其师资建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事实证明,环境问题的缘由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破坏,而人们对环境的损害行为从根本上说缘于其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与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环境情感、环境道德、环境行为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综合环境素质的提高,乃至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与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的,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具有和谐性,进而保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即“环境支持”观。这种环境支持观把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支持主体,它要求从接受自然环境作为支持主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人类的自觉行为来建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使自然环境的持续优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持续优化发展同步。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从教育、法制、科技与经济三个途径着手,将“环境支持”理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否定的认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关系的主观方面的绝对化和认为人的价值绝对高于自然界价值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价值是存在性价值的价值观,坚持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经济产值增长的发展观,尤其要坚持生存意识与发展意识相统一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人类出现以来 ,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 ;合理消费原则 ;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 ,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实现这几者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时,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科探意识。让他们亲自体验,不断地去感知和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够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前进而提出的,它主张充分认识并承认环境,资源的价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倡导公正公平的生存原则,确立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对最终实现人类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为友。因此,要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以此帮助学生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非善恶,从而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理性的生态人,最终,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