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2.
教育法规地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兼与周卫勇同志商榷●李晓燕读了周卫勇同志发表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的《也谈教育法地位》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心情极为兴奋——终于看到在教育法学领域有了争鸣的局面。这无疑将对教育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完善起...  相似文献   

3.
引言:不得不坦率地展开争鸣了我在去年《高校理论战线》第三期上发表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一文,其中兼对晏智杰教授否定和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张“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观点,提出一些商榷意见。我在论文中是力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平和语言进行商讨的。全文中没有一处使用晏智杰教授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对马克思的理论有所“曲解”的词句。而且,我在商榷文章中表明,如果晏智杰教授只是正面主张“要素价值论”,不赞同劳动价值论,则没有必要与之商榷和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界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 ,各地创造了不少的新教法(或教学模式)。对此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引发了不少的思考与争鸣。贵刊于2000年第2期发表了《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 ,于第5期又发表了几篇相关的争鸣文章。拜读之后 ,对其中《“带着问题读”应改为“发现问题读”》(以下简称《改》文)一文的观点有不同看法 ,特此摆出来与《改》文作者商榷 ,同时 ,就教于小学语文教学界的同仁们。首先 ,《改》文认为“带着问题读”的教法 ,是“按图索骥式的教学 ,带着框框 ,限制(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5.
对《也说“毕月乌”》的两点补正李延年吉发涵同志的《也说“毕月乌”)一文(以下简称《也说》文,载《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发笔者心中所想而口中不能言之论,读来甚感痛快,且颇受启发。《也说》对贾笑孟同志《“毕月”辩讹》一文(以下简称《辩论》,载《文...  相似文献   

6.
崔杨 《物理教师》2014,(5):50-51
《中学物理》期刊在2013年第11期刊载的《画错图像,歪打正着》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一道物理问题(以下简称“原题”)的“错解”(以下简称“解法l”)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原文认为正确的“正解”(以下简称“解法2”),拜读原文,收获颇丰,但也有些疑惑,现提出来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怎样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兼与郭吉星同志商榷史明顺■梁明院“别人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不是客观存在?”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上发表了郭吉星同志“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一文,(以下简称“郭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文...  相似文献   

8.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的孙女来看我,穿了身校服,松松垮垮,样式色彩一般,没有一点精神劲儿,使原本漂亮的小人儿显得缺乏生气,萎靡不振,看得我好堵心。 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此文与《上海的少女》写于同一日)中,怀着大悲哀,更发出了与“救救孩子”同样令人震颤的呐喊:“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在揭示旧式教育“任其跋扈”和“终日给(孩子)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的种种愚昧的同时,还特别指出了“衣裤郎当”(郎当,即邋遢,不合体,不合身份)对儿童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了贵刊2005年第6期中沈瑞清老师的“欧姆定律与电阻定义——欧姆定律两种表述的比较”一文(以下简称沈文),对沈老师的钻研和负责精神表示钦佩.认真研究了此文后,我觉得作为物理教研员,很有必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故作此文,与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