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2.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文摘     
采用强制性办法“关心”孩子的父母,并未能促进孩子智慧上的发展。三宅和夫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种情况。他以四岁孩子和他的母亲为一组共六十六个小组为研究对象,让母子一道玩玩具。有的母亲和孩子一起玩;有的让孩子自己玩,母亲去做其他事情;还有的是以孩子为主玩玩具,母亲从旁指点帮助。三宅和夫发现,有些母亲总想教给孩子点什么,她们经常对孩子说:“说说看,这是什么颜色?”“这是三角形。”“数数看,这里排列着几个白色的?”这些母亲还往往强制孩子“做做这件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融入“三人”世界。现在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忙于事业或工作,于是把孩子交给保姆或祖母们去照管,或者抛给孩子一堆玩具,由他一个人玩。殊不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目光交流、身体的接触以及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培养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及诚实的重要途径。父母应当同孩子一块儿游戏,交谈,让孩子进入由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的三人世界,接受父母的直接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天,亮亮带了一架玩具飞机来到幼儿园,妮妮抢着要玩。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执。我对妮妮说:“飞机是亮亮的,你要征得他的同意才能玩。”妮妮马上问:“亮亮,你的飞机能借我玩吗?”可是亮亮不同意。我又跟亮亮讲道理:“你的玩具给妮妮玩一会。以后妮妮的玩具也会给你玩的。”亮亮还是不同意,于是我又对妮妮说:“亮亮不同意,我们就不能玩,因为这玩具是亮亮的。”妮妮听了,不高兴地走开了……事后,我觉得自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妮妮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他的飞机不给我玩,以后我也不让  相似文献   

7.
宝宝一岁多了,有一个“坏”习惯,妈妈递给宝宝玩具,玩得好好的,突然宝宝一扬手,把玩具扔了。妈妈捡回来,宝宝再扔;妈妈又捡回来,孩子接着扔。反反复复好多次,妈妈火了,不耐烦了,“这孩子怎么这么爱破坏东西”,再看宝宝,在一边乐滋滋的。  其实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摔坏物体,是一种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性,创造行为。  做父母的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正确引导。一般来说,1~2周岁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标准,更没有价值观念。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点,正常发育现象。不要随意训斥、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8.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4,(9):20-21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在开心地玩着大型玩具。明明和小宇却在大型玩具旁“研究”癞蛤蟆。每隔一会儿,癞蛤蟆使能逮住正在飞舞的小虫子。他们两人边看边喊“加油”,可开心了。可是吃饭的时间快到了,很多孩子都已经进教室了。若让两个孩子继续“研究”,与班级常规相违背,若强行让孩子进教室,又怕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遇到这样的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呢?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项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果玩具太多,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结果玩一样扔一样,什么都没有玩好。其实,玩玩具主要是为了促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适  相似文献   

11.
宝宝打人事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合理争取自己权益的问题,一个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在争抢玩具时打架,主要是由于孩子不能协调好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不知道合理争取自我利益的方法。我会批评教育抢玩具打架的孩子:玩具应该大家玩,靠打得到玩具是不好的。并鼓励他想想两人都能玩到的办法:轮流玩、分角色同时玩、交换玩具等。我还要请全班幼儿讨论:两人同时想玩一个玩具怎么办2打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宝宝独立性差,胆小怯懦,挨了打,除了哭就是告状。对于他第一次打入,我在确保无伤害情况下,假装没听见抢玩具者…  相似文献   

12.
可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在带给家长无限快乐的同时,也会给大人添点儿“烦恼”。个案一:阳阳已经4岁了,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买新玩具时,都是让妈妈把玩具拿回来,然后他亲自打开包装开始玩,而且是一个人玩。如果阳阳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爸爸帮他把玩具拿回来都不行,非  相似文献   

13.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  相似文献   

14.
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心理学家的名言告诉我们,孩子智力活动的形成首先要有身体活动的表现,外在的身体动作可加速内在智力活动的发展。孩子的动作表现在“玩”的过程中。所有孩子都爱玩,也爱玩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他学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星期天,我来到一个朋友家,可朋友不在,家里只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坐在地上玩玩具汽车。他一见我,脸涨得通红,随即胆小地躲进小房间,任凭我怎么说,他始终不肯出来。我想不出什么办法,随手拿起他的玩具汽车边玩边等朋友。这时,他探出小脑袋,瞥了我几眼。我笑着对他说:“小朋友,叔叔和你一起玩小汽车好不好?”他瞪大双  相似文献   

16.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10,(1):14-14
丁丁今年4岁,这个寒假,去他表哥家里和表哥一起玩。可一到了表哥那里,他就开始抢表哥的玩具,“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先让我玩”。看着孩子那么霸道,我真的很担心,立刻去大商场给丁丁买了玩具。可丁丁虽然抱着自己的玩具,却还是要抢他表哥的玩具,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幼儿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上幼儿园不准带玩具。最近,我班又添了十几名新生。本来,入园一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正规,这样一来,常规全打乱了。开始,我允许部分新生带玩具来,因为他们手里有东西玩就不哭闹了,可是别的孩子看见了也着急,于是我就干脆让全班幼儿每人带一件玩具来,上课时放到玩具橱里,下课游戏时再让他们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次,晓雨过来告状,说刘亚特不给他玩“大吊车”。我问明了情况,对晓雨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能去抢,你应该好好跟人家商量,用你的飞机去换他的吊车,试试行不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具。他是个穷孩子,也喜欢。看着别家的孩子拿着小木马,扛着冲锋枪,喜气洋洋地玩警察抓小偷时,他也想参加。小伙伴理直气壮地说:“要玩可以,你当小偷,我当警察。”  相似文献   

20.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5,(1B):55-55
妈妈带着军军采文文家串门,两个妈妈坐在那里拉家常,而此时军军和文文正在隔壁房间“大闹天宫”。两人将全部玩具都从玩具架上扫到地上,军军把玩具电话的听筒放在耳边,用手指在拨号盘里乱拨并且还不时用手抠拨号盘;文文则乐不可支地把插塑从盒子里一把一把地抓出来,撒得满地都是,然后把盒子整个倒转过来。看着一片狼藉,军军妈不好意思地抱怨说:“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怎么这段时间破坏性这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