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天才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方历史进程中,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髓、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基、民族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魂,上述特点正是我国乃至东方现代竞技体育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众多的竞技体育文化迷失现象伴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而不断产生,主体懈怠、客体限制、环体局限与介体困扰成为竞技体育文化动员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加强竞技体育文化动员的组织引导,完善“体教结合”,建立体育事件应急处置平台,优化竞技体育的制度结构,是走出当前竞技体育文化动员的困境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西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文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竞技体育是一种礼仪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和一种创新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文化,而竞技体育则是体育文化的精髓。竞技体育人才要想超越人的本能的羁绊,攀登世界竞技体育的高峰,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必须变革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意志修炼方式,优化人格,完善性格,丰满个性,才能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回归身体——竞技体育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的建构起着积极作用。伴随工具理性的高扬、价值理性的失落,科技日益成为一种体育异化的本质力量。科技的僭越给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众多困境。回归身体,是当代竞技体育的呼唤,同时也是消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中、西方文化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竞技体育间的冲突和融合的全过程,讨论了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在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竞技体育的基本思路。指出中华民族特色竞技体育的形成,既要吸收和引进西方竞技体育的先进理论和枝术,又要认真地总结我国近、现代竞技体育的实践经验,更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综合提炼出符合中华民族特性、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式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国家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认为:我国竞技文化的短板表现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竞技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竞技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必然性;竞技文化体系的构建须考虑到竞技思想文化建设、竞技制度文化建设、竞技器物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竞技文化核心体系,形成国家竞技的精神支柱,对于竞技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竞技文化是竞技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体育文化,体育竞技在中国和西方的体育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山西忻州地区有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摔跤活动——“挠羊赛”,就具有这种典型的竞技体育文化特征。本文从文化学视角,通过阐释其起源、组织、规则及技术特征,分析其竞技文化特征;进而得出:“挠羊赛”源于军事,盛于民间,是极具竞技文化特征和多元社会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是典型的来自中国民间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传统文化比较的视角,对中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进行分析.指出职业体育是在西方文化中孕育而生的,个体利益最大化是职业体育核心追求.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其个体价值观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民主和个体本位缺失以及政府的绝对主导是延缓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主要羁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