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咏春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已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传播,尤其近几年在影视文化的宣扬下,咏春拳更到了火热的地步,为人们所认识、接受、追捧。在咏春拳的发源地——广东佛山地区,咏春拳以体育课形式进入学校教育的行列,部分中小学及大学相继开设咏春拳课程。基于这一认识,探讨咏春拳在学校的发展就变得现实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咏春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已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传播,尤其近几年在影视文化的宣扬下,咏春拳更到了火热的地步,为人们所认识、接受、追捧。在咏春拳的发源地——广东佛山地区,咏春拳以体育课形式进入学校教育的行列,部分中小学及大学相继开设咏春拳课程。基于这一认识,探讨咏春拳在学校的发展就变得现实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大学生咏春拳学习动机各异、大学生体质差异较大、咏春拳教学软硬件匮乏。为提升大学生咏春拳实战技能,提出端正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性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加强咏春拳课程软硬件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4.
古修玄 《精武》2004,(2):39-4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5.
陈君翎 《精武》2007,(5):18-21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南少林五枚师太根据“孤鹤相斗”之情景,创立了咏春拳。后来,她收福建严咏春为徒。其实,咏春拳能真正发展。得力于严咏春的丈夫梁博涛,梁博涛追随严咏春研习咏春拳,技成后,偕妻从福建移居广东,后只身南下广州传授咏春拳。  相似文献   

6.
咏春拳研究     
运用调查方法等,对我国南少林拳之一的咏春拳进行研究。咏春拳具有简单实用、攻守兼备和科学完整特征。此外,咏春拳对我国的全民健身、散打竞技、民族精神传承以及体育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赞一脉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叶问》的火爆问世,中国大陆毅然掀起了一股学习咏春拳的热潮,咏春拳作为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咏春拳有着独特的攻防招式和技法,是一项被公认的实战拳术,它攻与防的练习与运用全部着眼于实战搏击,以其绝佳的攻防技巧和理念扬威世界,成为锻炼防身的最佳手段之一。文章详细研究其攻防技巧及其理念,充分剖析出咏春拳实战中的威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咏春拳在传统武术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咏春拳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建立健全咏春拳人才输出评价体制;传播方式和路径的多元化;建立咏春拳信息交流平台,畅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咏春拳国内外竞赛体制;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人文特征找到适合的传播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德生 《精武》2004,(4):14-16
“小念头”是咏春拳的基本功。《咏春拳小念头筑基》中的摊手与耕手更是初学者所必修。  相似文献   

11.
自《叶问》系列电影大受瞩目以来,许多关于咏春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叶问前传》中关于"咏春三雄"这段历史的"艺术"刻画,导致传承人控告制片方虚构描述并最终胜诉的事件曾引发热议,引起了人们对咏春拳真实发展历程的好奇。本文以近代"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之一的阮奇山与其派系咏春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阮奇山咏春拳和重要人物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关于广东咏春拳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宋浩 《拳击与格斗》2020,(5):124-124
作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咏春拳在大学中的实施是可行的。而对于如何提高咏春拳的教学效率,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将主要针对咏春拳的实战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现状、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来香港贺岁功夫大片《叶问》公映以来,传统南派武术的代表咏春拳,携着精巧凌厉的拳风,以弱胜强的气势再一次强有力地撞击着电影观众和功夫格斗爱好者的眼球。众多传统武术爱好者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以前还不太为北方拳家所广泛了解的咏春拳,希望更多的了解咏春拳的技术原理和拳法心法。以下  相似文献   

14.
吾师赵辅继生前教我们近贴身自由手时,常用跟手取力点打法,令我们手脚难出。一动一打,大动失重,任其击放。赵师说:"这是冯威廉传给我的梁赞咏春拳知觉取力点近战功夫,又是咏春拳的基本大法,其它咏春拳也有这种取力点打法,只是本门古劳咏春多了跟手。"  相似文献   

15.
王德生 《精武》2004,(2):20-21
木人桩是咏春拳中独有的辅助训练器械之一。小念头木人桩法是将小念头中惯用的手法有机地组合到桩法中,进行徒手模拟对练,从而提高搏击中的本能反应的训练。现将咏春拳小念头木人桩法示范如下,供咏春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拳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教授。他是外国人都顶礼膜拜的一代武术宗师。他在世界64 个国家开办了四千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王。风靡世界的咏春拳,其魅力何在呢?梁挺教授指出,咏春拳的特别之  相似文献   

17.
林玉品 《武当》2012,(8):43-46
咏春拳和永春白鹤拳都是我国南派拳术中的奇葩。有关咏春拳的起源多在群众中口头流传,从未有完整的文字记载。百余年来,咏春拳始于何时、源于何地、创于何人,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成为当今武术史上一个有待解开的谜。永春白鹤拳是源于康熙年间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拳种,几百年来,已经传播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传统武术之一。咏春拳和永春白鹤拳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众说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号召,文章从拳馆经营入手,通过对中国武汉龙睿咏春拳馆的个案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咏春拳馆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全面推广咏春拳,探寻传统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涛 《武当》2012,(6):36-38
永春拳和咏春拳的称谓问题,有的人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拳术,有的人则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拳术——永春拳只是咏春拳的早期名称。不论两者是否有过历史渊源,但就目前两拳的流  相似文献   

20.
佛山咏春拳作为南派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之一,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黐手。 黐手是咏春拳特有的双人攻防对抗训练,由两人面对面互搭双手,以咏春拳的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撞挂漏等手法互为攻防。熟练有成者可以双双用布条蒙住双眼,在八仙桌上黐手攻防,把对手打落下桌为胜,称为"蒙眼黐手"。所以咏春黐手要求练习者的双手练就极好的知觉。 我跟招源、陆柏衡、谢国钲三位佛山的师傅学习咏春拳多年,已将"蒙眼黐手"运用自如,与武林界的朋友曾多次友好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