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2.
1.一种特殊的“把”字句:“S·把·O”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常遇到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即“把”不是作为提前宾语的介词出现,而是作为主要谓语动词出现。也就是说,“把”后只有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宾语,而不再出现其它动词。如果用S代表主语,用O代表宾语,这种“把”字句的句型公式即为:“S·把·O”。如:  相似文献   

3.
余小庆 《学语文》2014,(2):54-56
正"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把"字句的定义,有广狭之分。本文研究的"把"字句指的是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可简单描写为"S+把+NP+VP"。下面将"把"字句做细致的分类,并根据"把"字句对否定副词"没(有)"、"不"选择性的强弱,将"把"字句归结为三大类型进行分析考察。一、"把"字句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某些“主—谓—宾”句式,可以用介词“把”或“将”把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构成所谓“把”字句。例如: ①我们一定要治好海河。这句话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词“把”的宾语、“把”字句是助动词和否定词以及“把”字句应用四个方面,略述“把”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学界对于介词“对”构成介词短语用来充当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这一特点认识一致,然而却对其在句中的影响力研究甚少。“对”字句谓语部分不仅可以由多种成分充当,而且在“对”字介词短语的影响和制约下,句中谓语与其它成分间表现出复杂且独特的语法关系。本文针对现代汉语“对”字句谓语类型进行归纳与分析,突显其语法特征,并给这类句式一个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是初中英语的重要语法项目,也是中考英语的考查重点之一。笔者拟谈一谈它的五种基本句型及其使用要点。一、主语+谓语因该句型中没有宾语,可以在使用时,其谓语动词必须为不及物动词。例如:1.The rain stopped.雨停了。2.The train started.火车开动了。二、主语+谓语+宾语因该句型中有宾语,所以在使用时,其谓语动词须为及物动词。若谓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其后须加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短语动词,其后再跟宾语。例如:1.W e like English.我们喜欢英语。2.M any people play football.许多人踢足球。olden3.M y grandm …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的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此外,还有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或表达上有区别于一般主谓句的特点。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运用它们来表情达意。这里先谈谈前四种句式。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用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都带补充成分,表示对受动者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把字句的谓语构成的格式是:把十宾(名词成名词短语) 动 补(这个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而是介词的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9.
论“把”字句“处置式”的几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在汉语使用中是常见的一种动词谓语句,也是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颇多难点的一种句式。究竟什么是“把”字句呢?黄伯荣与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二版)是这样下定义的:“‘把’字句又叫处置式……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主动句。” 如果我们将“把”字句与一般动宾句比较,就会发现,“把”字句有强调作用,强调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施加影响和客体受到动作的影响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把”字句多选用具有强施动性和强影响性的动词来对介词介引成分加以“处置”。那么只有  相似文献   

10.
谈谈使动句     
使动句就是主语支配和影响宾语,使宾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使动句有两种句型:一种是活用其他词类为使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后带宾语,构成“主||谓+宾”的格式;另一种是用使动词作第一个谓语,带兼语,后边是第二个谓语,构成“主||谓_(1)+兼+谓_(2)”的兼语式。这两种句式古今汉语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前一种句式为主,现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后一种兼语式为主。现将两种句式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文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词"把"的宾语、"把"字句中动动词和否定词以及"把"字句应用四个方面,略述"把"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把”字句(就是用“把”字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运用“把”字句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如果这些条件搞不清楚,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1、“把”字和没有“处置”性的动词连用。在“把”字句中,动词要有“处置”性,所谓处置性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介引的对象施加影响,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没有处置意义的动词不能用“把”字句来表述。如:①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1997年全国试卷第31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15.
一、S+V这种句型有两种句式。1.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如: The baby call speak.2.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状语。如: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happily.二、S+V+O这种句型中的动词(V)为及物动词,宾语(O)常为名词、代词、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等。如: I want a ruler.  相似文献   

16.
江苏盐城方言体助词“过”的使用频率很高,也颇具地域特色。首先是对含有经历体意义的“过”字句进行考察,如“V+过_(2)+O+过_(3)”“V+O+过_(2)”“V+过_(2)+O_(1)+把给+过_(22)+O_(2)+过_(3)”“把给+过_(2)+O_(1)+过_(22)+O_(2)+过_(3)”等。研究发现,句末“过_(3)”语气词化的倾向十分显著,具有强化经历体意义的功能;“V+O+过_(2)”是底层形式的反映,是促使“V+过_(2)+O+过_(3)”等格式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主语和谓语通常是紧密相接,结构简单。但有时因主语带有后置定语而产生主谓分隔的现象,使两者相距较远,结构变得较为复杂。这种分隔现象在科技英语中较常见。不熟悉这种现象,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现将常见的五种句型分述如下。句型一主语 介词短语 谓语这种句型是最常见的。翻译时一般将介词短语译在主语之前,即译成“……的”,“的”字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在汉语中属高频基本句式,但"把"字句特有的语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有诸多限制,致使维族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困难重重,尤其是遗漏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笔者对维族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遗漏偏误(遗漏介词"把"、遗漏谓语动词、遗漏谓语动词后的补语及遗漏动词后的其他成分)从结构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教学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英语的基本句型之一是“S Vbe P”,即“主语 系动词be 表语”。其中be是最常见的系动词,它本身虽有词汇意义,但不能单独构成谓语,它必须带有表语而形成复合谓语。表语是句子的信息中心,说明主语的特征、身份、状态、类属等。实词能够独自充当表语,介词则不能。但是介词的三分之一以上(四十多个)可以用来与各种名词结合而形成表示千百种不同意思的表语。其中有些介词能与数以百计的名词搭配,而一个名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又能表达种种思想。由于搭配的对象和使用的场合不同,每个介词本身又具有各种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