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2,(1):113-117
共同体意识是人们对自身所属群体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肯定性认识和评价。辅导员师生关系与共同体意识有更高的匹配度和契合性。辅导员工作的独特内涵、场域设定、实践经验和现实挑战决定了辅导员更需要具备共同体意识。在共同体视域下,辅导员和学生关系还存在角色困惑、联结壁垒、情感淡化、利益冲突等困局。辅导员需要以共同体意识为精神支撑,精准自我定位、尊重守望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勇担共同体建设责任,构建丰富而生动的师生共同体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情感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类共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关心帮助,情感交流,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内心感化学生,使学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接受,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感悟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情感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表现为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优良的职业品质.辅导员职业意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德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辅导员职业意识的内涵入手,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4.
媒介化生存下,网络形象的自我塑造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形象塑造在缺场交往与在场缺位的错置、职业形象与自我形象的交织、现实自我与理想镜像的冲突、理性引导与情感传播的张力中面临着时空、角色、发展和交往等多种困境。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媒介化生存语境下辅导员队伍的网络形象,从辅导员网络形象自我塑造的意识、能力、规划和技术手段出发,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辅导员入岗前,心理上处于一种“想入”“未入”的角色状态,新奇、紧张、回避等矛盾心理交互出现,他们对即将到来的角色扮演处于自我肯定与否定交织的冲突中,角色意识迷茫与模糊,表现为从抵触、彷徨、朦胧到自觉的层次性。应为新辅导员创设提前进入职业实习期的良好情境,新辅导员自身应寻找角色距离,投入真实情感,多维度自我审视,在工作实践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晰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6.
工作中积极的有效预测指标包括积极情感、意义感、可控性和期望。男性辅导员比女性辅导员感到工作可控性更强、上海地区的辅导员比其他地区的辅导员工作更投入、积极情感体验更多。相对企业员工而言,高校辅导员体验更多的积极压力,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感到工作更具有可控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者。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工作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力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自身的职业品牌意识,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事务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还包含有一份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本文通过亲身的工作案例,分析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总结沟通学生情感的经验方法,并对高校辅导员的情商要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众多高校开展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通过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辅导员情感劳动的内容包括情绪及情感感知、自我情绪管理和调节、情感联结、情感教育等。遵循自我情感和人际情感两种工作机制,辅导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空间前置、时间延伸及多元互动等途经,从深度挖掘情感资源、合理把握情感表达、积极拓展情感劳动方式、有效减少情感失调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辅导员情感劳动的价值,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对话中达成教育意义,如果辅导员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表里如一,那对学生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学生也更能够接受辅导员的工作思想,接受辅导员的见解、观念。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在新时期与新形势下,应加强学生信念教育、道德意识教育;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营造高校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教育内容、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高职院校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更加趋于多元化,这对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意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总结出新时期高职辅导员应具备的六种意识,包括职业化的意识、服务意识、不"护短"意识、自我提高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教育和生活中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需要以情感教育的方式为引导。情感教育法的科学利用,符合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目标,并且普遍能收获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文章主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情感教育法的应用进行探讨,然后从情感教育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情感教育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情感劳动理论充分关注个人情感是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控制、管理和展现的。高校辅导员情感劳动兼具以德育人、职业自洽、情感投入的行为表征,从情感陪伴、倾听共情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同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共情缺失、日常工作与情感劳动的平衡问题。作为自然人的高校辅导员,在提供大量情感劳动的同时,也亟需更多的正向反馈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构成因素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是由辅导员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力量,是高校辅导员个人的品德修养、综合才能、才识水平、情感智力的整体反映。深入进行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因素及机制分析,有助于辅导员提高认识,增强非权力影响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辅导员工作必须秉承“德育首位”理念、人本理念和科学化理念。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其工作理念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理念的转变。已有的辅导员技能培训模式、理论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践反思模式培育研究型辅导员,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模式和现实路径。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需要加强三个重要环节:学科资源的利用和学科意识的培养,学术问题意识的养成,辅导员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是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是构成辅导员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辅导员职业成长与成熟的重要标志。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辅导员不断学习道德知识、反思道德自我及投身道德实践等途径来养成。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该背景,从理论、文化、情感、实践四个领域提出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辅导员工作经验为基础,分析论证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和技巧,提出了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策略,即以情育情;辅导员自身的情感修养策略。辅导员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的共处时间的策略,以及善于把握最佳的适时技巧;师生平等的友谊技巧;冷热兼用的适度技巧;善于发掘的诱导技巧。对大学生辅导员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树立以"明确一个目标,建立两个原则,强化五个意识"的现代辅导员工作理念,构建常规化与系统化育人体系,建立辅导员工作机制及辅导员工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