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正孔子崇拜:从民间行为上升为官方祭礼孔子崇拜最初起于孔子弟子与鲁人对孔子本人的崇敬。直到汉时,民间自发的祭孔行为被朝廷确认为释奠礼,出于尊师的情感正式成为官方祭礼。最初,祭孔并不在孔庙,而是由孔子弟子与崇敬孔子的鲁人发起,地点在孔子冢。第一个记载孔子丧葬与祭祀情况的应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诸国故事的历史文献。今传本为十卷四十四篇,曹魏王肃注。这部书长期以来被学界视为典型的伪书,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孔子家语》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史料价值。《汉书·艺文志》载"孔子家语二十七卷",这是关于《孔子家语》的最早记载。直到王肃为《孔子家语》作注,《孔子家语》才逐渐广泛流传。与王肃同时的马昭已经开始对王肃的注本展开激  相似文献   

3.
孔子故里——曲阜,历史悠久,碑刻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有不少碑刻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紧密相联。这些碑刻记载了统治者利用孔子儒家思想巩固统治而进行的尊孔活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议很大。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删《书》、序《书》、编《书》。近代以来又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孔子与《尚书》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书》为孔子所作。大量事实表明,孔子确实存在删《书》、序《书》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性格是鲜明特立的。《论语》一书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从其中的闲谈实录,我们似乎见着了他的容貌、声音、性情、思想,综合为一体,孔子的真性格跃然而出犹在目前。孔子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孔子身处春秋时代,当时世事纷纭,礼崩乐坏,人欲横流,天下滔滔。为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当今时代再也没有人敢公开乱讲"女子不如男"。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语,则始终无法让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女子"们释怀。由于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而且以"难养"定性,在孔子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孔子是否轻视"女子"?"女子"又应该怎样看孔子?诸如此类问题就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是否"轻视妇女"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孔子似乎完全否定战争。其实,孔子生活在战乱年代,他憧憬和平与安定,他的理想是和平压倒战争。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孔子有着独特的战争观。认真研究孔子的战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孔子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因此,孔子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与仰慕。孔子及其思想在历代大多为统治者所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孔子不断地被神化,从人的形象逐渐走  相似文献   

9.
杨笑 《大理文化》2008,(6):40-41
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雨后初晴,一缕灿烂的阳光洒落在大理师范附属幼儿园宽阔的操场上,洒在新落成的孔子塑像上.州市有关领导、社会贤达、幼儿家长和小朋友齐聚校园,参加孔子塑像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孔子的研究,学界大都从孔子一些重要概念的诠释、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学术史传承意义的"宏大叙事"层面进行。普遍认为,只有具有深刻主题性、明确目的性、连贯统一性的孔子解读才有真正的意义。结果反而轻忽了孔子活泼泼的具有启发性、个性甚至灵性的独特话语表达。或认为其无关理论宏旨或不屑于从这些琐碎的方面去解读孔子,认为这样解读会矮化了孔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孔子形象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图画、雕塑和文本.在图画、雕塑中,孔子或为师,或为帝,或为圣,其相貌虽有"七丑"之说,但无怪异之称.而文本中的孔子形象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相貌由简单、平凡趋向复杂、怪异,整体上突破了人体正常形态.比较而言,文本中的孔子相貌更具特色,更有研究价值,应给予重视.目前,学界对孔子相貌的...  相似文献   

12.
赵娜 《华夏文化》2009,(4):16-17
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孔子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和周游列国宣传自己主张的游晚者,更离不开这一重要工具。《论语》多记载孔子的言行,所以《论语》可以大致反映出孔子对“言”态度、理解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为何梦见周公孔子对周公极其推崇,在《论语》中曾经三次提到周公。最著名的是《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对周公摄政称王之事羡慕有加,他曾经不断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当时有人提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非常高兴。直到年老体弱时,孔子还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  相似文献   

14.
孔子死亡观的构建理路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隐含着"知死必先知生,知生方能知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指认出孔子死亡观的构建理路:死不可知,生死并重,以生观死,以生安死。文章认为孔子死亡观的精髓和价值在于对死亡的消解和超越,体现出死亡的审美价值。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孔子如何实现对死亡的消解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与《周易》关系如何,是中国学术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确如古代史籍所说,孔子长期研习过《周易》,并亲自撰作了《易传》,那么《易传》便是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同时探讨《周易》这部举世重视的古书的性质,必须与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这会使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17.
张晓琼 《华夏文化》2009,(3):61-61,60
关于孔子和颜渊的故事最典型且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两个,一个是孔子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一个是孔子赞美弟子颜回的行为:“贤哉,回也!  相似文献   

18.
庄子和孔子作为中国早期文化的建树者,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庄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晚约二百年,所以他可以回顾历史,更加客观地对孔子进行认真评论。在评论孔子这位历史文化人物方面,庄子的巨著里,可以找到第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19.
以七口崖墓有意集中于同一崖壁或巨石上组成的"七孔子"崖墓群特色鲜明。"七孔子"崖墓群多为东汉墓葬,分布于东起湖北利川,西至乐山,北到万州、梁平,南达贵州桐梓,以长江南岸为最集中,这与崖墓的分布范围一致,有崖墓的地方就有"七孔子"崖墓群的分布。"七孔子"崖墓群的分布与北斗七星崇拜相关,特别是东汉崖墓体现出尚"七"风俗。"七孔子"崖墓群表明在汉代我国开始自觉进行丧葬风水布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一、重新探索孔子诞辰问题的缘起和意义孔子为万世师表,若以孔子生日为教师节日,则孔子生年、月、日必须研究清楚。孔子作为文化名人,若要纪念孔子,其生年、月、日也必须研究清楚。除开此种实际需求不谈,就是作为一个纯粹学术问题,孔子生年、月、日也应该而且必须研究清楚。否则,与此相关的其他学术问题便无从谈起。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十五:"附案:《左氏春秋》不书孔子之生,《公》《穀》俱书于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