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原因,从学生方面说一是读书少,二是对生活缺少观察;从教师方面说则是指导过偏、要求过高、批评过多。要克服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首先是让学生多读书看报,注意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其次是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写多练,以量变促质变;再次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多鼓励,在写作上多诱导。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常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部分是表现生活的作文。这类作文是直接认识生活、评价生活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作文技能反映生活,发表见解,是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作文能力的实践。这类作文取材于生活,立意于生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类作文写的是生活。论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再加上看书看影视,头脑里应当存有大量的信息。但是,让他们在作文里写教自己的老师,写养育他们的父母,写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却那样难为情,总觉得没啥可写。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3.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不改学生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据说其中的奥秘之一是他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和指导学生写好心情日记、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感想日记四种日记,以此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在作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第一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指导学生随时记写;第二要进行专项片断练习,化整为零;第三要学习例文中写具体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模仿练习和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第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初中二年级的一节作文课。作文的题目是《春天》,要求学生写春意、春景、春风,字数在800字左右。可是,一位学生却写了他在夏日星期天同大人一起下河捉鱼的故事。故事写得不太完整,且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只有500来字。老师拿过这篇作文看了一遍,便气不打一处来,也没有进行批改,只在尾批时写了两个字:“胡  相似文献   

6.
李小容 《考试周刊》2014,(10):50-50
作文始于观察,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指导学生写定向作文的具体案例,阐述了写定向作文的方法、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写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教师的指导缺失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日记指导中教师应做到:明确记写要求,合理确定训练目标;讲清记写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强化记写指导,坚定抓一而成信念;构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前提,收集丰富的资料是基础,多写常练是关键,善于评讲是写好作文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作文前引导学生发现美。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急于让他们动笔写,而要设计好指导观察的方案,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用眼看,用脑想,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自己融进美的情景之中,进而发现美,产生创作的欲望。如让学生描绘春天早晨的雾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到太阳初升时春雾的飘渺之美,然后,多角度、多地点观察其变化过程。这样,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就能产生较为强烈的创作冲动。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及生活实际不同的学生 ,其思想认识、性格特点、生活阅历、观察方法、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不尽相同 ,老师要尊重他们的实际。低年级可写一两句通顺完整的话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能要求过高 ,让连一句话还写不通顺的孩子写看图作文、观察日记 ,岂不是拔苗助长 ;中高年级也不能因为学生有了初步的说话、习作的基础 ,就详细指导。从审题到选材 ,从确立中心到列提纲 ,从材料安排到字、词、句、段的使用 ,无不面面俱到 ,一一板书 ,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 ,就能写出“像样”的作文。但这样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学生习作的次数,要求多写多练。但是,如何提高习作效益,让学生的习作观念由“写完为止”转变成“写好为止”?  相似文献   

12.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以来,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写日记,从未间断。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作用和重要性远超过常规进行的两周一次的命题作文。现拟就要求学生写日记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写日记是锻炼学生文笔,提高写作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作文教学常规的做法是每两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次命题作文,写一周,评讲一周,这样算来,一学期充其量只能写十篇作文。而日记则不同,原则上,日记要求每日一记,即便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考虑而按最低标准每周写四篇,一学期下来,至少也在八十篇以上。这样大量的,不间断…  相似文献   

13.
谢继红 《湖南教育》2002,(22):27-27
以玩促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但应该让孩子们玩,而且要亲自带领他们玩,如体育课玩皮球、跳绳,课间捉迷藏、做游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作好记录,帮助学生在玩中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实物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作文指导,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把实物拿到教室里来,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写状物的作文,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件心爱的物件,想写什么就拿什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电教。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  相似文献   

14.
林凡瑞 《新作文》2004,(11):16-16
一位名人说过,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学生写好作.就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注重生活,学会观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质兼美的创新作呢?下面简谈一点笔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生活积累匮乏,情感认识不丰富,二是传统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为“写”而写,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一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储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在体验中感悟人、事、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二是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度,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或文题激情.或情境诱情,或问题引情,或以情动情。三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保持.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保持住对作文的激情。  相似文献   

16.
杨秀祖 《甘肃教育》2001,(12):20-20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而这真切的感受又来源于对生活中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会。生活每天都会给人以新的感受,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事物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并把这些情感体验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攒成作文的素材,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小学语文新大纲中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众所周知,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了解,都离不开观察。小学生如能学会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积累下来,在作文时…  相似文献   

17.
教语文的教师都知道,在三年级刚开始作文时,起步难。由于学生写作内容由写一段话过渡到写几段内容相关、有意义的话。对学生来说难,对充当指导角色的教师来说也感到头疼。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或者就是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次上:指导者也没有这样多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指导。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除了许多教师总结出的“多观察,多体验,多练笔”的先进经验外,我还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有了一个体会。那就是:结合平时课堂教学来指导学生即兴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足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作文课往往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就是老师出作文题,要求学生在一两个小时里写好作文。但是,这种作文课的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经常看到作文课上不少同学抓耳挠腮,不是嘴啃钢笔便是眼瞪黑板,直到满头大汗也写不出几句话来,更不用说作出  相似文献   

19.
艾贤荣 《湖南教育》2002,(21):53-53
教给批改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把最好的内容和词句都写上去了,只要交给老师就行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不忙于收学生的作文,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读两遍,给自己的作文找毛病,谁找得多就表扬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按作文的要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以便学生进一步明确批改的目的和重要性。1.初读自查。查文章的内容是否切题,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2.再读自改。如果发现问题,运用教师教给的批改符号逐一改正,该删的删,该换的换,该重写的要重写。3.…  相似文献   

20.
观察能丰富知识、积累素材,是写话的基础。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观察,是丰富写话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写话的关键。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把观察时刻牢记心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从一年级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目前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多抄多写,字词教学扎扎实实,而轻视学生的观察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出现没头没尾的现象,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按顺序有重点地去讲述,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无助于今后写话能力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