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社会学家的齐美尔和作为美学家的齐美尔也许无法完全分开,但是—个美学的研究角度却能够发掘齐美尔思想中更多的闪光之处。而这,则恰恰是湘潭大学杨向荣副教授新作《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的鲜明特色。该著力求从美学的角度来给齐美尔画像,在此著中,审美现代性的视域和美学的维度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在齐美尔对艺术内部因素的剖析中,有一个核心的范畴,即艺术风格。齐美尔将风格与艺术、审美甚至现代性体验联系起来。艺术风格是齐美尔艺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也是齐美尔"距离"这一审美救赎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音乐美学重点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基础上,这个基础决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美学观念不但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的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文本笔者简单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美学教材相对集中地关注到艺术美学,把艺术看作是探讨美学各种问题的核心领域甚至唯一领域,自然美学则比较少。自然美学的推进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这种状况,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学教材中自然美学的地位。这两种美学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区别,我们应该将自然美学融入审美知觉论、审美体验论、审美形态论和审美教育论等美学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构建相对合理的美学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5.
审美发现——艺术批评的核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艺术批评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其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即:a.发现艺术创造者所未发现;b.发现艺术接受者所未发现;c.发现艺术批评、艺术理论所未发现。本文同时认为;语言一符号批评在对艺术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信息的具体的技术操作的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审美发现,然而这种批评以及语言学美学方法均有较大限定性,不能上升为普遍有效的艺术本体论与方法论而涵盖整个艺术领域及其艺术批评。  相似文献   

6.
古代美学是古代审美意识残缺和封闭两个基本特性的理论概括,而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两个最高范畴,兴象和意境分别以各自的体系展示了这两大特性。儒家美学偏重审美残缺或外象意欲,道家美学则偏重审美封闭和内向认知。这两种倾向所包含的胶合、排斥和暗转三种功能,形成对美学现代进程的强烈干扰和制动。在中国美学从古代向现代变革的这种宏观背景之上,朱光潜和宗白华以主客对应或物我同构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分别代表现代主观论美学论证着艺术形式和情感动力这两个基本方面。前者强调艺术形式或审美意向克服审美残缺,后者强调生命活力或深层体验克服审美封闭。他们一个是日神主醒,讲意象观照,一个是酒神主醉,讲情感涌动。这就形成了互补。面对古代美学,这种互补形成突围的合力;面对现代美学的未来,这种互补又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揭示出现代美学的理论课题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清启蒙美学重要范畴的"趣",其理论内涵正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具体而言,在明清启蒙美学思想家的视野中,"趣"是主体的审美理想,是对审美主体人格精神的要求,是文本内在的审美属性,同时也是艺术创造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艺术枇评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其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即:a.发现艺术创造者所未发现;b.发现艺术接受者所未发现;c.发现艺术批评、艺术理论所未发现。本文同时认为:语言一符号批评在对艺术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信息的具体的技术操作的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审美发现,然而这种批评以及语言学美学方法均有较大限定性,不能上升为普遍有效的艺术本体论与方法论而涵盖整个艺术领域及其艺术批评。  相似文献   

9.
现象化与抽象化的两极对峙:张世谋艺术倾向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电影创作是中国艺术前沿发展状态的一种缩影,它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纪实与高度抒情的两极性,在美学上,可称之为现象化再现与抽象化表现两种审美方式的分裂对峙。作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美学现象,这种分裂对峙体现了中国艺术对狭隘封闭的古代审美理想的又一次突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代表着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悲剧和喜剧无疑是极具美学价值的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二者在审美价值方面呈现出相反相成的特点.本文从审美心理这一视角入手,从创作主体心理、接受主体心理、文本心理蕴涵及艺术效果三方面对悲剧和喜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对美学来说,哲学本体论问题即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美学本体论问题即美学所涉及的内容及其深度的问题。美学的本体论和哲学的本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学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的本质一致性在于,它们运思的指向都是人的存在(人的美感性存在就包含或者说蕴含在人的存在之中);其根本不同则可从历史现实、理论逻辑两个角度看出。实践美学、生命美学和存在论美学的问题首先关涉到其哲学基础即哲学本体论问题,而美学的实践、美学的生命和美学的存在,则直接关涉到美学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站在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上,理论美学要研究关涉美学学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站在美学研究的大众立场上,美学要研究大众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两者并不是对立的.生活美学是理论美学的现实基础,理论美学则为生活美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美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15.
康德美学的贡献就在于使西方传统美学中的理性与感性两大美学流派统一在一起,纠正了前期美学思想各执一端的缺陷,指出了一条新的美学思想的道路,为德国古典美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关学、关学研究对象、美学与其他艺术理论的区别、美的存在形式、美学与舞蹈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美学在舞蹈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说明了舞蹈从事者学习美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国外教学美学研究起步较早,涉及教学法的美学意义、教学内容的审美改造、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等方面;国内教学美学的研究经历了教学与美学的初步嫁接、教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教学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在像教学美的定位、教学美的价值和教学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是呈现美学要素的载体,是落实美育目标的媒介,深入发掘教科书美学要素和美育功能,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研究体系,为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美育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学生审美发展的目标。建构教科书美学需要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以明确其研究范式。同时,作为教科书和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有必要明晰二者在教科书美学中的基本样貌、地位以及联结着两大板块的内在机制,以此明确教科书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汀克溪的朝圣者》是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学界公认的生态文学经典文本。该书与传统审美迥然不同,呈现出生态审美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审美境域、审美对象与审美尺度、审美过程三个方面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生态美学价值:在本源自然和人之自然生命相通的本真体验中获取"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并试图为理解生态美学开启更宽广的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