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刊杂剧三十种》里的三音节词主要是ABB式,在考察文献的基础上,根据A与BB之间语义关系的疏密分为1+2型、2+1型、1+1+1型,并根据造词理据将这些词分为主谓式、并列式、补充式等9种语法关系。描写了BB语法化的过程,指出BB在A与BB形成述补关系时语法化。对非重叠式三音节词,分析了ABC式、前缀式、后缀式等词语的造词理据。  相似文献   

2.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的元杂剧刊本中唯一刊行于元代的本子,它体现了元杂剧的原生态,是研究元杂剧的珍贵资料。《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表演提示有唱词和宾白提示、动作提示、情节提示等。  相似文献   

3.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比”字比较句的句法格式主要有“X比Y”式和“X比YW”式。“比”字句主要表达平比和差比两种意义。《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还未完全虚化为介词,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的中间状态,既有粘着性又有独立性,呈现出鲜明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元杂剧语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元杂剧语法研究目前还存在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材料单一、研究范围狭窄等几个问题,并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语料价值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锡纯 《文教资料》2010,(24):31-32
本文主要讨论运用虚词方式构词的附加式复音词。《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有附加式复音词279个,约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6.88%,占语法造词的6.45%。本文主要从附加前缀构词和附加后缀构词两类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简称《元杂》)的比拟式有全式"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又有简式"像义动词+喻体"和"喻体+比拟助词"。《元杂》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与前代不同的比拟句式,反映了蒙元时期语言融合背景下比拟式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9.
《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简称《元杂》)的比拟式有全式“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又有简式“像义动词+喻体”和“喻体+比拟助词”.《元杂》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与前代不同的比拟句式,反映了蒙元时期语言融合背景下比拟式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共校正元曲曲文17条,其中《元刊杂剧三十种》2条,《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10条,《元曲选》2条,《全元散曲》3条。  相似文献   

11.
《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同为元杂剧刊本,但由于校勘年代差异,语言特点不尽相同。本文对两书中的反问句作了穷尽性调查,对比描写和分析了两书中反问句的各种类型;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反问句的功能,以期反映出反问句在元明之际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今存在的唯一一部元代人所刊的杂剧选,而《元曲选》是明代臧晋叔所编写的杂剧选。在对《看钱奴》元刊本与臧本的比较当中,发现两种版本在形式体制、曲文唱词、人物形象、情节构造、思想内容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多处差异。臧本在元刊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宾白,修改了曲词,形式体制上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体现了元、明两个不同朝代对于杂剧的看法,以及杂剧在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演进。  相似文献   

13.
晁瑞 《语文知识》2009,(3):45-47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的整理本在方言本字考证上,各家分歧较大。根据当今方言和历史文献,对其中的相关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元人杂剧《东窗事犯》分别有孔文卿撰和金仁杰撰两种。孔文卿本今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金仁杰本则已散佚,世人莫知其详。本文通过对"东窗事犯"故事在元代流传情况的考查,并给合明清小说、戏剧、说唱文学中有关的情节,对金仁杰本《东窗事犯》的情节内容提出一些合乎情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惟一的元代刻本,20世纪以来比较著名的校勘本有徐沁君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其校勘系统,校记翔实,校注中能补足角色,理顺情节,并能多方取证,分辨是非,令人折服。失误处在于注释中不乏以今代古现象,也有漏校、误校和误解处。  相似文献   

16.
郑延玉的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既被收入了元代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也被选入了明代的《元曲选》,但两个版本所载的这部剧的内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汉语有非常严密的亲属祢谓系统,亲属称谓和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复杂,并最终趋向平民化。本文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研究对象,来窥探元朝子女对父亲、女子对丈夫称谓的使用及其演变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创作于元代的杂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很长的时间,在进入明代之后,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演出需要,艺人势必会对其做出种种的改变。关汉卿的《单刀会》杂剧主要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元刊本出自《元刊杂剧三十种》,明钞本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钞本与明钞本《单刀会》杂剧的异同,恰能向我们展现出明代杂剧演出对元代杂剧演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随着时代的改变,杂剧演出形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致使义兼语句是兼语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通过考察《元刊杂剧三十种》发现,致使义兼语动词有15个,并对由这些兼语动词引导的兼语句结构"S+VP1+NP+VP2"进行分析,得出S、NP均可以省略,VP2既是单个动词也是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