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观周刊》2011,(7):33-33
从来不曾有过一项全民健身运动能像舍宾一样在昆明乃至全国开展十多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黄沙淘净始是金!舍宾十多年的存在和大多数会员十多年的忠诚追随足以证明舍宾自身的魅力和舍宾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处于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面临生存和竞争的压力,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情感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上升,与此有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事件也随之凸现。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一条定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句话,可以说正是身处转型社会中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个周末的下午,顾俊杰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有一本关于电视诗文视听语言方面的书要出版,希望我能为他写点文字。此时正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为死者哀悼、为生者祈福的巨大肃穆之中。我们从来不曾有过对于灾难、对于人、对于普普通通的一个个生命如此敬畏之情!这使我自然想起顾俊杰几年前曾做过的一个电视诗歌,题目就叫“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  相似文献   

4.
每到年末岁首 ,各种媒体纷纷推出国际的、国内的、各行各业的“十大新闻”,算是对逝去的岁月的总结 ,也给人们带来几分回味的兴趣。“十大新闻”应当是一年中最有新闻价值、最值得人们去回顾、反思的重大事件。可是 ,有的“十大新闻”,就像注水肉似的 ,不那么令人信服。1月29日 ,央视体育频道播出2001年中国篮坛“十大新闻”,其中有这样两条 :中国球员王治郅与乔丹同场竞技 ;在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上 ,中国队战胜美国队打入决赛。听了这两件“十大新闻”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 :言过其实 ,难以服众 ,水份不小 ,吹过头了。先说…  相似文献   

5.
张弛 《军事记者》2014,(11):1-1
如果评选2014年的热词,“媒体融合”一定会榜上有名。 中国的新闻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上而下,风起云涌。“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新型媒体集团”……习主席强调的这些新理念,描绘出一种党管媒体的新常态、新蓝图。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新闻?在不同的时期,新闻界对社会新闻的理解是不同的,但似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十多年前,社会新闻的概念是发生在社会上的新闻,确切地说,就是发生在街头巷尾、市民生活中间的新闻,题材不大,社会意义也不大。随着媒体对社会新闻认识的不断深化,加之读者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以前那样的俗气、土气、小气的社会新闻的概念被逐渐淡化,众多媒体都打出了各自关于社会新闻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当代社会新闻应当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是贴近生活、思考生活、服务生活的新闻,来自于读者而又对读者有深刻启发作用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改革,这是人所共知的。前几年,改革之风席卷新闻界,使新闻事业呈现一派生机,令人欣慰。近一个时期,改革之声似乎有点悄然若息,又不能不引人关注。为此,旧话重提,再谈新闻改革似有必要了。在我国,改革是人心所向,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新闻事业也是如此。新闻改革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党期望我们通过改革把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当下,人们普遍面临着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困惑增多,情感和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与此有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事件也随之凸显."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句话,可以说正是身处转型社会中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的经典论断。这个论断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曾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印证。其实,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一种事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人也是如此。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对继续探寻改革路径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大家对阶段性改革成果做出梳理和思考的强烈愿望,于是,撰写论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广播界同仁的主动选择。大家的这种努力的确成绩斐然,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65年来,我们对广播的认识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深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闻单位和部门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把这种认识落实到新闻实践和改革当中,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促进了新闻改革。南昌有线电视台的《豫章天地·消费者之声》节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舆论监督针对性强、作用直接、影响广泛。正因为如此,舆论监督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直接关系到社会效果的好坏。舆论监督中选题是尤为重要的一环,选什么样的题材不仅代表着新闻单位的政策水平,更关系到播出效果和观众反响程度。南昌有线台的专题报…  相似文献   

11.
徐铸成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位老前辈。他步入新闻工作岗位,还是军阀割据时期张作霖统治下的北平。他经历了几个时代的编辑记者生涯,目击和采编报道过北洋军阀的崩溃,国民党军队的覆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胜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他采访过各式各样的人物,写过多种体裁的报道,积累了丰富的采写经验。他体会到要练就敏感的“新闻鼻”,及时捕捉到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新闻,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他说:“新闻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学科,好的新闻记者有许多方面的知识。对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立法已成为深化新闻改革的重要步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重大变革的十年。这期间,我们新闻界在宣传和促进社会变革的同时自身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从报道内容、传播形式、写作手法到宣传思想、思维方式、理论观念都有不少更新和变革,应当说,成绩是明显的,然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单位近期所作的一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以来,在中国传媒业掀起的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国家主流媒体纷纷向新闻本质回归成为格外引人关注的大趋势。作为此轮改革的领跑者之一,中国之声更是不遗余力地践行新闻立台的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全新的类型化新闻频率。中国之声的这次脱胎换骨的改革,被理论界评价为一个涵义丰富的新闻改革样本,它所体现的既是传媒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整体运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也是新闻节目制作、技术及体制、机制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宣传”。我们这样说了几十年,可是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那些日子里,却有人提出了质疑。当然,说了几十年的话不是不可改变,而是看改变得是否有道理。提出质疑的人这么说:“从新闻的根本属性看,它与宣传并没有内在的天然关系。新闻和宣传各有特点,两者的关系是有条件  相似文献   

15.
笔者日前拜读了中央电视台孙玉胜所著《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颇有收益。他把中国电视的改革总结为十年一轮的周期特征,1983年、1993年和2003年。中国电视的第一轮改革体现在电视的发展体制上,第二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叙述方式上,而第三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报道方式上。这其中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新闻改革实际上都伴着电视理念的创新,可以说,电视理念的创新是电视新闻革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性日报和时政类杂志中,社会新闻、文艺新闻和体育新闻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但它们的读者对象既有群体性,又有局限性。如我,就不看体育报道,也讨厌捧星文章,但社会新闻是要看的。社会新闻的主角,是政法类新闻。它除了共同兴趣,还有警世作用,所以综合性报刊都会安排主力记者做这方面的报道,开辟专栏专页充分刊登这类纪实纪事文章。《支部生活》当然也是如此。陈云芳调到《支部生活》不到6年,就有一本近40万字法制报道的书稿,据她说,这还仅仅是她5年工作中五分之三的成果,可见她的勤奋和敬业。陈云芳说,她每年要发表近十万字的稿子。看来,…  相似文献   

17.
干预自杀     
“人类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过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罗素 当今天我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艾滋病的研究与治疗都有了办法的时候,自杀仍旧像梦魇一样侵袭着每一个不快乐的人。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挽救这些生命?消除自杀,不仅是精神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 SARS之后,重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被提到了更迫切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取板块+轮盘的基本模式,快字当头、策划为先。同时加大新闻评论的力度,做有思想的媒体。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称央广)以资源整合为载体,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为主导,开展了新一轮改革。新一轮改革以强化新闻宣传为价值取向,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新闻改革,强化新闻立台。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为例:领导班子和机构人员重新调整,频率定位、编播流程、指挥机制等重新确立,报道与事件同步,解读(评论)与报道同步成为中国之声的新闻追求,中国之声在追求具有时效性、现场感的新闻语态之外,还努力兼顾深度与权威。几年的新闻改革下来,中国之声实现了广播新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实现了广播新闻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袁瑾 《网络传播》2004,(8):62-62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但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网络那样,真正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环境,并如此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本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它的名声却一天不如一天。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成了新闻业务研究的一个课题。 改革会议新闻不是废除会议新闻。长期以来,参加会议一直是我们获取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一条重要渠道,过去如此,现在甚至将来也会是这样。我们要革除的应该是那些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的会议,对这些会议,新闻界应该坚决地说:“不”。同时,对那些能为我们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有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