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人日报》今年6月19日有则新闻——肩题《枪杀经过竟有空穴采风霸州百姓呼吁公正执法》、主题《不能让无辜者永不瞑目》,报道了河北霸州市杜书贵撞车后枪杀该市供电局一职工的血案。但看完整篇报道后发现,我们的记者、编辑先生望文生义,将成语“空穴来风”的意思领会错了。“空穴来风”,语出《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注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意思是说有木桩(枳,也称枳橘:句,  相似文献   

2.
成语“空穴来风”,原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不是”加“没有”,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然而闲暇读报阅刊,每每见到文章的本意也是说某一消息、信息来而有原、传而有据,可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偏偏要在“空穴来风”之前再加一个“不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6日《钱江晚 报》新闻版刊登《十万元就能开丰田车?》一文,小标题为“是空穴来风吗?”,而正文却这样报道:丰田公司的代表人士认为“所谓的十万元买车并不是空穴来风,但他指出产品尚在设计中,价格问题不会如此早就确定下来,不过10万元买车当然是一种追求。”很显然,记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10万元买车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正文却在成语空穴来风前加了“并不是”三字,结果把意思给弄反了。 事实上,误用成语“空穴来风”已成为时下大小媒体的一种“常见病”。此成语出自战国楚·宋玉《风赋》中:“臣闻于师:枳句来巢,…  相似文献   

4.
《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漂:同‘飘’)摇.”意思是鸟巢在风吹雨打中摇摇欲坠.后用“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例如宋·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鲁迅《哀范君三章》诗:“风雨飘摇日,予怀范爱农.”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但是自成立以来便在风雨飘摇中的创造社,终于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七日,便是我流亡日本后一周年光景,被封锁了.”秦牧《北京漫笔·中国人的足迹》:“凡是大规模迫害华侨的国家,都是风雨飘摇的国家.”“风雨飘摇”不难理解,也不难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条成语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只用八个字便概括了它的含义和用法,准确而且精辟.  相似文献   

5.
FM98.52005年7月1日,江西电台科教·农村频率正式开播,她是江西唯一以农村和教育为服务方向的专业广播电台。全天18小时直播,播出频率为调频98.5兆赫。江西电台科教·农村频率以“办看得见的广播”为理念,以“关注教育,服务‘三农’”为宗旨,为赣鄱大地农民朋友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与广大受教育人群共享教育成果。开办的主要节目有:《985致富金桥》《成长攻略》(特别节目《985直通中高考》)《老表心里话》《科普通天下》《动感校园》《雷式外语风》和《人在他乡》等。关注教育 服务“三农”——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科教·农村频率…  相似文献   

6.
老D看报     
安达  谢炎午 《今传媒》2004,(1):54-56
《西安晚报》2004年1月11日第3版的《“宝马肇事案”背后的声音》一文.集纳了《人民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江南时报》、《外滩画报》等8家媒体的15篇经典时评,主要有“权威声音为何姗姗来迟?”、“谁该为传言辟谣?”、“公民有合理的怀疑权”、“把属于新闻的还给新闻”、“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8.
理与气,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讨论的哲学领域的一对基本范畴。 气,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质的实体和运动的力的载体。《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理与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有理则有气”(程颐)“言物则气与理皆在其中。”(朱熹) 人生修养讲求“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章写作讲求“气”。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刘勰《文心雕龙》有《养气》篇。 我们这里着重讨论说理文中理与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察言”,是《吕氏春秋》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在原著中作《察传》,“传”即传言,出于通俗易懂又易读的考虑,后人将《察传》称为《察言》。为什么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文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11.
北宋玉安石曾奉命重新注释《周礼》、《毛诗》、《尚书》,即所谓“三经新义”.《毛诗·风·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一首,其中“八月剥枣”一句虽有旧注,(剥,去也)但王安石看后,“一概不取”,而自己作出了一个“新义”,曰:剥,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这恐怕是他只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一句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新经毛诗义》完成后颁行于学官.可是几年后王安石却向神宗上书曰:“尚有‘七月’诗‘剥枣者,剥其皮而进之,养老故也’十三字谓亦合删去.”(见《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为什么要求删去以前对“剥枣” 的注释呢?原来王安石在  相似文献   

12.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发表了《北京宣言》,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坚守电视媒体的品格、品位,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显然,这种强调并非空穴来风:电视媒介的低俗化趋势近年来经常被人诟  相似文献   

14.
今天,社会生活的话语权属于城市,《农民日报》并非有太大影响力的报纸。如果不是有“收缴报纸”的传言,《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这篇通讯相信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有种说法甚嚣尘上,核心观点是报纸正在迅速消亡。有人甚至拿美国说事儿:“人家全电子了,已经没有纸报了!”笔者最近赴美实地考察,走访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与其管理层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所闻所见却与传言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第一线的来稿,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从而使报道既快又真实。短尾猴是1984年10月24日被捕获的,老百姓传言为“野人”,  相似文献   

18.
2002年7月25日《燕赵都市报》C3版《慢的与善的》文中说:“相反,快的东西才可疑,痢疾快,羊角疯更快。”这里的“羊角疯”必须写作“羊角风”。 “羊角风”是癫痫病的俗称。这里的“风”,是中医术语,指某些疾病,如中风、鹅掌风、羊角风等。此“风”而非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那种“疯”。一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代称各异,就是同一年龄也有不同的代称。 始龀 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因此古人称男8岁、女7岁为“如龀”。如:“有遗男,始龀。”(《列子·汤问》) 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便截取“幼学”二字作为10岁的代称。 及笄 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故后人称女子年达15岁可以出嫁为“及笄”。 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故男子20岁称为“弱冠”。 而立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即30岁有所成就,后将“而立”作为30岁的代称。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故后人常用“不惑”代称40岁。 艾服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宫政。”后因以“艾服”作50岁的代称。 知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指懂得天意旨。旧时因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 耳顺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人便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花甲 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年,故称六十为“花甲子”。后简称为“花甲”。 古稀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便以“古稀”作七十岁的代称。 耄耋 耄,耋,老也。古称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20.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