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职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轻课程体系建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明确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前提下,建立基于目标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课程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
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陈承欢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题批准号:XJK06AZC009),日前通过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报如下: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构建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满足软件专业学生就业多样化、多层次的就业需求. (2)分析和界定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范围、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目标,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可以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解析入手,从岗位职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及应用岗位职业能力要素的分析,论证并完成课程体系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佘曙初 《成人教育》2011,31(11):40-41
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和行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设置落后于岗位需求。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的原则是以导游岗位能力要求、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核心,以导游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突出能力本位。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实施了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312"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进行了改革。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人才培养是面向岗位人才需求,课程是按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而形成的。数控技术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专业,中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基层岗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技术员岗位,具有较好的衔接基础。本研究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设计,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柱  曾鸣  章明 《成人教育》2015,35(5):56-59
高职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成为最核心的问题.基于此,从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出发,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以期构建高职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开发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要基于"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教学"项目任务化",优化创新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岗位职业(劳动过程"行动领域")分析入手,以专业调研、论证与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及科目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职业岗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课程链路,明确证书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3+2分段贯通制"衔接教育中,应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复与脱节,为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高职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现代学徒制下,根据学生特点分岗位进行人才培养的思路。校企共同探索,按"产品生产""管理维护"和"研发设计"三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需求,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平台三方向"课程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分岗位的高职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岗位对接。  相似文献   

12.
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主导、第三方考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基于营销职业活动导向,切实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明确营销与策划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对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研究,将人才培养路径分为专业认知、职业核心能力学习、职业锻炼三个阶段,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以期适应以能力为本位、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专业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校企共同体"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有助于深化专业建设内涵,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机制保障.通过基于"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达利服装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认为"校企共同体"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企业岗位需求人才、开发职业技能证书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9):158-159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构建基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和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是关键,也是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感觉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因此,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基于项目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24):142-143
文章按照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的划分、学习领域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这几个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步骤,结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进而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的迅速兴起,物流人才的需求扩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本文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以"校企共建为、岗位导向"为原则,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化,岗位职业能力不突出,且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建设类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化",教学过程要"项目化或产品化",考核方式要多样化,企业锻炼要关联化,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调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