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咏三良》为诗中之糟粕。根据这诗与陶其它诗文在思想性的诸多不同点 ,进而疑其为伪作。上述两种看法公之于众 ,以求获得辨明  相似文献   

2.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其诗闲淡简远,效法前人陶潜,有“陶、韦”并称之说,本文通过韦应物中晚年在江淮等地所作的诗,讨论“陶、韦”诗思想内容的异同,并对陶、韦文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都人士》诗从前代便不断有人怀疑其为两首诗合并而成,认为齐鲁韩三家诗不收首章,其诗篇本身在结构上首章不与后四章照应,内容不一致,主题也大异其趣。随着新出土的战国楚简不断披露,又有学者从中找到新的依据,更坚定了此诗系缀合而成的观点。本文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表达笔者自己的看法,对怀疑者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外美学史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有"诗画同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看法,西方则有"诗厚如画"、"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等认识。本文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人,具体剖析绘画艺术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深入探讨诗画关系,是十分有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陶渊明诗的特色,前人颇多精当的评论。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陶诗“枯槁”。明胡应麟《诗薮》认为这种看法出于杜甫。他说: 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子瞻剧喜陶诗,而以曹、刘、李、杜俱莫及也。二人者之所言皆过也。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诗中重要章句真实意义的训诂与考证,从而对《诗·豳·七月》的主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其主题不是反映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而是反映了早期先民们古朴的生活观念和良好的生活愿望。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歌咏情,分析古典诗词思想感情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对此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笔者就这一问题有关方面谈几点肤浅看法。一、辨别古典诗词题材类型。分析其思想感情类别学习古典诗词,首先辨明其题材类型。古典诗歌的题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送别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行旅诗、思乡诗、闺怨诗、咏事诗、边塞诗等,也有行旅诗、边塞诗与思乡诗相互兼属的情况。读古诗词应认真把握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其题材类别和主题类型。  相似文献   

8.
宋祁所写的《落花》诗,程千帆、吴新雷断定其为咏物之作,象征人生艰难旅途中奋斗到底的精神。陈衍则认为是写伤逝之意,认为宋祁多侍儿,是伤其侍儿之逝。而从此诗的写作背景、诗作用典、宋祁本人的生平经历着眼.经过细致梳理可得出结论:陈衍所论的写伤逝之意更合此诗意旨,但他关于宋祁当时多侍儿的看法不确。  相似文献   

9.
对鲍照<代苦热行>的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为传统看法,认为该诗"刺功高赏薄";一为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看法,认为该诗是对不义战争的指斥.后者合乎鲍诗原意.但鲍照此诗不值得称赞,因他弄错了林邑之战的性质,将正义之战当作不义战争看待.  相似文献   

10.
《都人士》诗从前代便不断有人怀疑其为两首诗合并而成,认为齐鲁韩三家诗不收首章,其诗篇本身在结构上首章不与后四章照应,内容不一致,主题也大异其趣.随着新出土的战国楚简不断披露,又有学者从中找到新的依据,更坚定了此诗系缀舍而成的观点.本文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表达笔者自己的看法,对怀疑者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李洞约有三十首诗篇涉及蜀中.本文根据现存文献资料,试对诗人李洞的蜀中诗歌创作加以考辨,主要剖析了其在蜀中寄与侯圭、吴融、贾岛等人的诗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最具异彩的一部分。就其表达感受的随意跳跃,寄托象征的朦胧泛化,以及那份难以忍受而又无可依托的孤独落寞和对空茫悲凉情爱的刻意唯美追求,这些若从今天的文学理论而言,可以说是带有了明显的现代派意韵。文学艺术由古代走向现代,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深化对人类心灵的各种雕刻描绘,就此而言,现代派文学应该是一种独到的发展和进步。而在所创无题诗中就表现出鲜明现代派意韵的中国古典诗人李商隐,理应具有一种非常珍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生在晚唐,随着其对政治的日益失望,关心现实的诗篇减少了,他更多地用忧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个人感情的失落,这类诗的艺术价值较高,也广为人传诵,其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以至绝望的复杂心情.他对表现这类感情的诗,周一种极含蓄、婉转的手法表达.本文试从自然界的具体物象来揭示诗人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张乔的诗主要以五律为主 ,影响颇大。通过对张诗诗韵进行穷尽性调查研究不难发现 ,张诗诗韵不仅可以应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黄滔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黄滔诗作繁富而且影响较大,是研究晚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对其诗韵进行穷尽式调查的基础上略作分析能证明王力先生晚唐──五代音系的可靠性,而其自身的特点也真实反映了当时实际口语的面貌。黄诗对于考察研究晚唐──五代语音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定的身世经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面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感。本文拟通过对愁与恨、空与闲、孤与独、醉与梦这几组词的运用来分析李煜的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9.
李瑛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不可忽略的著名诗人,在新时期以前李瑛的大部份诗歌创作,大约可以提炼出士兵、火热、花朵(多数时候是红花,一定程度上是火热的一种物象)和祖国等四个词根或基本语象。但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中,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咏叹,对历史的凭吊和沉思,对世界友谊与和平的渴望和祝愿得以延伸、接续而外,那经反复刻画和讴歌,而格外光彩夺目的士兵抒情形象,却在诗人的题材疆域里悄悄地淡化甚而是淡出了。而普通的、普遍的作为生命、生存状态的人的形象,更为得到诗人的关注而日益凸现。感怀、凭吊历史,是李瑛又一个动人心魄、引人注目的写作向度。李瑛的写景诗,既与当下不少青年诗人客观化的场景的“小叙事”、“冷抒情”不同,也与前辈不少老诗人过度主观化景观的动辄就“大叙事”、“热抒情”有异。李瑛还写有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友谊、和平,是此类题材共享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西昆诗人皆宗尚李商隐。古来一些论者仅以与义山诗的相似程度来评价西昆诗作,实则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本文从选材、用典、词采、对仗、主体风格等几方面,把《西昆集》和义山诗进行了一番比较,得出结论:西昆诗人对义山诗的继承和学习,是和他们的选择、改造和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西昆体是杨、刘诸人在宋初开创的新诗体,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唐诗向宋诗发展中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