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本是京城名妓。她因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心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生命。而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可能对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因性格原因,屈服于礼教观念,再加上小人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爱情,造成十娘投江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本乃一青楼顶尖花魁。只因爱上某生李甲,为了爱情,她以李甲的名义掷一千两黄金将自己赎身,嫁于李甲并随其回乡。哪知李甲因娶青楼女子而遭父母拒之门外,穷困潦倒之际自感前途渺茫。恰邂逅一昔日同窗,该同窗早已对十娘的美貌垂涎三尺。万般无奈之下经不住同窗的怂恿诱惑,将十娘卖得五千两黄金与同窗作妻。于是,有了令后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甲、杜十娘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李甲的人格心态、性格特征导致了悲剧下场 ,而他那特有的人格心态 ,又来自于那特殊的社会。杜十娘则因为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所以将生命随着纯洁的爱情一起毁灭。可以说 ,在当时的社会中 ,十娘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她个人的力量去对抗整个社会的习俗和传统 ,是注定要失败的 ,除了以死抗争之外 ,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习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后,大家都认为李甲是一个薄情寡义、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但仔细阅读这篇课文以后,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对李甲有所不公。首先,李甲能够为十娘而不顾老父的怒喝,即使自己囊中已空,但他并没背弃十娘而回家向老父认罪,并与十娘一刀两断。所以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李甲并非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第二,当杜妈要让李甲弄三百两银子去为十娘赎身,“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这一点足可以看出李甲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并没因为自己借不着钱,而与别人干些不正当的勾当。在他没有借到钱时,他完全可以趁此机会一走了之,但他没…  相似文献   

5.
赵月琴 《现代语文》2010,(6):137-13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名妓。人们通俗的观点是,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作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富家公子李甲虽然也曾对十娘真心爱恋,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女主人公杜十娘,一直是人们心中美丽聪明,冷静刚强的女性形象。但笔者认为,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杜十娘,她既不聪明,也不够理性。既使是投身入江的那一跳,相信也只能赚得现代人同情的一叹。她不够聪明。首先是她遇人不淑,眼光不准。分析整个故事情节,不难发现李甲其实是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他遇事时时“流涕”,动辄“攒眉”,处处被动,根本不算是个男人。可惜十娘当时爱得太投入,浑然不觉。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所抓住的确实只是一根爱情的稻草。此外她还缺乏对爱情和现实的冷静分析。李甲虽然也曾对十娘真心…  相似文献   

7.
一、李甲的背信弃义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十娘误落风尘之中,却久有从良之志,后遇李甲,遂决意托付终身,然而李甲的所作所为,实在有负于十娘的真情。其一,计不远,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李甲有钱时“撒漫用钱,大差大使”,等到十娘与他议及终身大事时,却只有一句“如之奈何!”再看赎身一节,实是十娘步步为营的自我拯救:先是计赚老鸨,逼她拍掌而定;次之出碎银一百五十两赎身;再次,以死相挟老鸨,前前后后李甲并无一计一策。及至赎身还乡,十娘问:“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李甲的回答却是“尚未有万全之策”,所以李甲虽…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形象最光彩照人处,在于她对孙富和李甲的痛斥,她义正辞严地怒骂拆散他们的孙富:“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表现了十娘对虽为巨富却卑鄙无耻的孙富之不齿,对李甲的爱情之忠贞不渝。同时又满腔悲愤地斥责李甲:“自遇郎君,山盟海誓,自首不渝……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表现了十娘对李甲负心的痛恨和对自己追求的爱情的绝望。直至最后怒沉大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以自己壮烈的死谴责了李甲和孙富,控诉了罪恶的封建势力和庸俗的市侩主义,奏响了一曲以死捍卫人格尊严,维护爱情纯洁的悲歌。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是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有名的妓女.她自幼落入烟花,过着屈辱的生活.后来与李布政之子李甲相识并相爱.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事有凑巧,老鸨因见李甲已无油可榨,便想了个逐客之计:要李甲限期拿出三百两银子来赎买十娘,若交不出来则不许再上门.几经周折,总算如期凑足了银两,双双结为夫妇,欢欢喜喜地一同回奔李府.谁知途中李甲听信谗言,便将十娘转卖给孙富.十娘气愤绝望之余,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以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们谴责李甲,怒斥孙富,同情十娘,对于十娘的悲剧,她一怨李甲负情薄义,二怨孙富断她所爱。对十娘自己悲惨的命运怨天尤人。难道她的悲剧跟她自己没有关系吗?“误落风尘花柳中”已是不幸,好不容易受到李甲垂青,她却又百般刁难。自己有积蓄却叫李甲为她筹钱赎身,李甲历经艰辛空手而归,她无奈只拿出自己赎金的一半,仍要李甲四处奔波。就算他考验李甲对她是否有情,那么赎身之后应该可以说李甲对她有意,可以信任李甲了吧,她也说“夫妇之间,死生相关,百事尽可商,万勿讳也。”但她仍不信任李甲,隐瞒“百宝”,导致生活拮据…  相似文献   

11.
读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让人一路痛心失望,不禁思考中国女性的思想意识。杜十娘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她如此巧妙地逃离了风尘花柳地,又机灵地带上百宝箱,为何会如此不值地去怒沉百宝箱?一路上李甲的怯弱与薄情渐渐显露,这过程虽痛苦,但能让你真正认清一个人,难道不该庆幸自己没有再错误地认为李甲可以托付终身?如果在李甲知道十娘有百宝箱后,十娘才看清他的为人,那损失不是更大?自己不是更加痛苦?以十娘的聪慧,为什么不留下百宝箱,给自己一个希望?不要轻生,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难道笑着幸福生活不是给敌人最好的反击吗?难…  相似文献   

1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语教材四册)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进行了诸多分析和阐释,但也是仁见仁智见智。《教师教学用书》中“课鉴赏说明”部分里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对此,笔不敢十分苟同。李甲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杜十娘只能是一种庸俗的金钱关系,无爱情可言。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孙富是怎样仅凭三寸之舌说服李甲?他的言语之间有何艺术?一、抛砖引玉当孙富窥见十娘晨洗度其貌美,想再见而不得,于是抛出“高学士‘梅花诗’二句”。这二句引得极妙。“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则本身是风雪天:另外诗中“美人”本喻“梅花”,而此时则是暗指十娘了。那么“高士”?无论是李甲或张甲、赵甲,谁听了又能不高兴呢?果然引出李甲“舒头出仓,看是何人”。二、称兄道弟孙富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世。”在多日的旅途单调寂寞中,突然听到这句话,谁听了心头不热,于是一番寒暄之后,孙富避开十娘,请愁…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京城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执著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梦想。男主人公李甲是个富家子弟,他虽也真心爱过杜十娘,但在等级森严的现实面前,他的爱情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作为一个一心追求幸福却被抛弃的妇女形象,敢爱敢恨,性格鲜明,最终绝望地纵身一跳更引来学术界对爱情、人性和当时社会现状的探讨。本文从杜十娘、李甲在处理彼此爱情关系时的一系列所想、所作入手,分析得出杜十娘和李甲的相互猜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社会以及双方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郭瑜梅 《成才之路》2013,(22):63-63
重温经典,感受颇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揭示了杜十娘和李甲的爱情悲剧,刻画了美丽、聪敏,热情,机智沉稳,颇有心机、心地善良,轻财好义的杜十娘形象。她早有从良之志,见李甲忠厚老成,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的悲剧,除了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杜十娘与李甲缺乏沟通,没有认识到李甲抛弃她的真正原因——李甲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然而,因为不信任李甲,不理解李甲,一味地用金钱考验李甲,杜十娘不仅没有缓解李甲的压力,反而无形间增加了他的压力,最终超出了考验的限度。从李甲的处境看,他别无选择,只能抛弃杜十娘,酿成了令无数人为之感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怒沉百宝箱之前杜十娘的清醒只是一种逃离个体苦难的非清醒意识,因而其自由情感与独立休各的追求走入的是依附封建伦理纲常的死胡同;李甲的出卖使十娘的清醒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一种感性却坚定的清醒状态中达到了人性升华的理性高度,从而实现了对十娘自觉前形象的一种逆转。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杜十娘在这种清醒的杂糅状态之间产生的悲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颂扬十娘但不该唾骂李甲,封建社会严格的门第观念,子以父纲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逼死十娘的根本因素,李甲和十娘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从李甲的“负心薄幸”更能让人体味出封建社会的罪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李甲对十娘自始至终怀有真爱;二、李甲的“负心薄幸”有着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投身滚滚长江的结局令许多读者感到既惋惜又疑惑,惋惜的原因很明了,毕竟是无比青春美艳的她怀抱着价值惊人的“百宝”箱沉江啊!疑惑的是:当初杜十娘苦心经营百宝箱不就是为了保证自己从良后的生活幸福吗?现在李甲在十娘身上花光了父亲供他读书的钱,结果非但未能赢得功名尽到光宗耀祖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