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爱国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一个比喻非常不满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这就是把对国家之爱和对父母之爱相较。当然,我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母亲,但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是一种尊敬和宽容之爱。纵使我们的父母有千般不是,作为子女,我们也很少会直接去批评指责,更少尝试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还是一种承继之爱,而非牺牲之爱。这...  相似文献   

2.
    
爱,有很多种,有父母之爱、朋友之爱、长辈之爱……现在我就讲讲父母之爱。当你受到挫折时,是谁一直在一旁安慰你、鼓励你?是父母!当你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感受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之爱,培养感恩情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关心父母,关心老师,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三年级习作课《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素材,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2.拓宽表现父母之爱的思路,以一件或两件事情体现父母之爱,指导学生可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将爱写具体。  相似文献   

6.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许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处置失当.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教育思想家别林斯基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应当是理智之爱.别林斯基关于父母之爱的论述,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几点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许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处置失当。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教育思想家别林斯基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应当是理智之爱。别林斯基关于父母之爱的论述,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几点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地打工,有的学生就是自己的监护人,有的虽然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是爷爷奶奶在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和父母的监护作用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扮演老师,更要承担学生父母一半的角色。那么在班级管理中该融入哪些爱?总体来说有以下"爱":理解之爱、尊重之爱、信任之爱、宽容之爱、赏识之爱、严格之爱。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是"父母之爱"专题,有四篇课文,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让人震撼,引人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因文而异让学生感悟"父母之  相似文献   

11.
张小侠 《陕西教育》2008,(7):108-109
误区一:无原则的爱--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解释.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性情莫先于父母.皆因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无原则的爱--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解释.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性情莫先于父母.皆因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相似文献   

13.
为子女创作歌曲是英美音乐人的一个优良传统;不同婚恋背景的音乐人为不同年龄段的女儿所作的歌体现了毫无保留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父母之爱,关注或满足孩子归属与爱的需求是父母之爱的起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14.
父母之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现代家庭里,为人父母对子女不只要奉献爱心,关键是父母懂得科学施爱。父母科学施爱的应有思路是:(1)抚养爱与培育爱相统一;(2)母爱与父爱有机结合;(3)“爱”与“严”的辩证统一;(4)科学调控与正确对待儿童需要;(5)建立良好家庭气。  相似文献   

15.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部分的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这其中不乏夹杂着许多“痴心的爱”、“糊涂的爱”、“残酷的爱”。爱子是父母之天性,教子是父母之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不少父母没能正确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好爱子与教子关系上,我国古代学者作过很多精辟的阐述,如: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主张慈严结合。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必须严加管教,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司马…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一生那几次牢记最深的感动一定是与爱有关。人的一生中相伴最长久的也是爱——与家庭相联的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与社会相关的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真正的爱是付出者与得到者共享的,献出爱者是幸福的,得到爱者也是幸福的。一个充满爱的人生,于自己而言,会是一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信     
孙盛起 《现代语文》2004,(12):16-16
父亲那找人代笔、令儿子不屑卒读的信,应怎样地令儿子震惊、惭愧、自责、自悟呵!是的,父母之爱是无声无息的大海,儿女之爱是一路欢歌的小溪;儿女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爱的视线,儿女反哺之爱再丰厚,也难抵父母养育之爱于万一。  相似文献   

20.
张晓 《天津教育》2011,(2):48-49
一、宽严有度,师爱育人 师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学业等方面的发展而付出的理智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朋之爱。父母之爱,关心孩子身体、学业的多,关心心理、意志品质的少;亲朋之爱,夸大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少。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过宽,有的要求过严,这些都是缺少教育理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