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爱你的家,你需要它舒适、私密、富有魅力。这就是没什么比一张舒适的躺椅、一杯咖啡和一份最新的《好家与花园》更令你惬意的原因。从此以后,你将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是写在《好家与花园》发行广告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采访记者,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何况你又是《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堂堂的副主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当笔者拨通你的电话时.你一听使哈哈笑了起来:“写我?我有什么好写的?”也许是出乎你的预料吧,当笔者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面对面向你发起“进攻”时,你仿佛一下子乱了方寸:“真的,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3.
我爱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我特别喜欢这个专页上的“生活琐谈”。它似生活海洋里一朵晶莹的小花,给我知识,给我甘甜。“生活琐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教你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的良苑。在这里,有教你怎样生活的《靠家庭是耻辱的》,有教你怎样对待人云闲言的《治一治“闲话篓”》;有教你怎样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必拘泥于“第一印象”》和怎样处理家庭琐事的《要当开明“_法官”》等。就连为人处事,节日娱乐等也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小言论我看的多了,自身修养有  相似文献   

4.
翻阅近期一些报纸的言论,发现问题不少,有的还以“胡言”“乱谈”为笔名,其所言所论,有的观点大为出格。4月1日一家报纸《周末茶座》栏有篇言论《大赌与小赌》,居然公开宣扬赌博的好处,认同“十亿人民九亿赌”的说法,宣扬赌博是“‘肉烂了还在锅里’,赢输只是你我之间的国人重新洗牌、资金再分配……”更滑稽的是,文中要求赌博者“一是资金要少,自己能够承受;二是时间要掌握好,千万不要影响工作、影响休息;三是心态要正,输赢无所谓”。如此观点的言论居然公开发表在报纸上,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4月15日某报《生活周刊》一版的言论《执法的…  相似文献   

5.
大脑的假象     
江苏卫视在2014年播出的《最强大脑》惊呆了许多人,引发关注更引起讨论:当人拥有了一个无以伦比的大脑,真的就如得到了“上天的礼物”,便能获得人生的顺遂和成功了吗?遗憾的是,“社会没有教天才如何适应成人世界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一套名为“另类”的丛书陆续摆上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书摊,据说,“另类”很受欢迎。有人甚至说,可以不做另类人,不能不读另类书。“另类”的吸引力在哪里?“另类丛书”之一的《格调》这样说:“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另类”的另一辑《香烟》的作者旁征博引讲述香烟的魔力,却在讲述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戒烟;《器具的进化》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针头线脑上,去寻找世间物品来历背后的指导原则;《垃圾之歌》更能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都隐藏在人类的遗弃物里面。”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娱乐”什么?——关于娱乐化新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本是高尚的,娱乐也是高尚的;娱乐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娱乐“文化”?当文化新闻换言为“娱乐新闻”时,我们看到了媒体的堕落;当公众从媒体身上获得“深度娱乐”的快感时,我们又看到了媒体的警醒…… 我们需要你的隐私 我们更需要你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如今上网冲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构成了现代生活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网上的世界真精彩,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谁都想有一个展示自我风采有机会;当你拥有一个WED站点,走进多彩的网页制作世界,如何设计好自己的主页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题与创意 主题明确是一个WED站点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你拥有一个WED站点后,对你所要展现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是一网页兴旺发达以及生命力长短的保证;不要涉及那些自己喜欢却不太精通的内容,因为这样的主页面同那些真正了解该内容的人创办的页面相比之下,会显得肤浅与无知;更…  相似文献   

9.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10.
环境能成就一个人才,也能埋没一个人才。好环境可用6个字概括:公正、公平、公开。成才需要环境条件,更需要主观努力。逆境也是一种动力。培植坚韧的心理素养,在“坚守”中寻找机遇和突破口。如你自身素质准备不足,机遇来了,你也未必能成才。好环境不能只靠他人创造,我们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到永远     
新闻姓“新”。每天有成千上万份报刊发布着各类新闻,如何从无边的报刊之海中一跃而出,“抓”住读者,让他一见就不忍释手?这需要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需要时时创新的意识。立意新。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当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向、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七月十七日到十月,《河北农民报》举办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题目是《是当“李双双式”的干部,还是当“孙喜旺式”的干部?》历时两个多月,共出了十九期。这个《讨论会》,受到了广大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的欢迎。讨论期间共收到来信来稿二千一百多件,其中:县和公社干部给队干部、社员代笔写的文章占百分之十,社员自己写的占百分之三十七,队干部自己写的占百分之五十三。这次讨论,帮助队干部和社员认清了当“李双双”式还是当“孙喜旺”式的干部,这不光是个脾气性格问题,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阶级立场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有些生产队干部把这次讨论会比做是一次“思想比赛会”、“革命促进会”;有的把《讨论会》比做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13.
韩维加 《大观周刊》2010,(37):113-113
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难,当一名好语文教师更难。一、要成为一名好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得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要“渊博”。仅仅只注重“渊”是不够的,更应强调“博”,  相似文献   

14.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老师曾对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实习生,你跟我们一样,就当自己是记者。"作为《南方日报》特派世博小组中唯一的实习生,那段紧张而忙碌的采访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可谓终生难忘。从小事做起,紧抓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15.
保冬妮 《今传媒》2006,(11):50-52
关捷,1960年生于沈阳,满族。1979年入伍。1982年复员到工厂,1986年读完辽宁大学自学考试中文专业,进入沈阳造纸技校当教师。1992年调入《节能报》做记者,1993年调入《青年时报》做记者,1995年调入《沈阳日报》做记者。主要著作《寻找英雄》、《幕后新闻》、《剑胆琴心》、《神警传奇》。在沈阳,关捷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去年秋天,张玉周教授为《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职称晋级考试辅导英语,在讲完课后,他找到关捷的同事张颖,问道:“关捷写了那么多的好文章出书了吗?如果出了,请你跟他说一下,我想要一本。”沈阳市政府某局朱若蘅局长多次打…  相似文献   

16.
梦圆在深秋 青年记者大都有一个梦。 这梦,并不是登上奢华的殿堂,也不是拥有耀眼的财富,而是当个真正的记者。什么是记者?当你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的时候;当你涉险历难,先于其他记者踏上一块“处女地”的时候;当你以亲身经历讲述读者急于知道的故事的时候;当你隐名乔装,不失冒昧地“骗”取第一手资料的时候……这时,你才能点点头告诉自己:我是个真正的记者。 当了十几年记者,圆此梦还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临渊羡鱼”意思是面对深渊,希望得到水里的鱼(羡:因喜爱而希望得到).比喻空有愿望而没有实际行动.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例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临渊羡鱼之叹?”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三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临渊羡鱼’么.”“临渊羡鱼”常同“退而结网”连用,意思更加显豁.例如邹韬奋《能与为》:“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王蒙《比怀念更重要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理应比五十年代生活得更富裕、更文明、更高尚、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薛宝海 《视听界》2008,(2):118-118
上周的《南方周末》作了“浩然去世”专题,这使我想到了几年前也是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一篇抨击浩然的文章。那是针对浩然“发文说自己是农民作家”,文章言辞激烈,读来很爽,更精彩的是文章结尾:“全国农民在文化大革命受苦受难的时候,你浩然在干什么?在享福!在作威作福!你也敢说自己是农民作家,呸!”  相似文献   

19.
业余作者吴爱连的记事短文《骑车撞了“老外”》,在《首钢报》周末副刊“百花”版头条位置刊出后,《北京晚报》的“都市生活”专版头条也刊载了此稿。一篇500字的小稿,何以能被两家报纸的专版不约而同地选作头条?我认为此稿有以下特点:一、选材好。记实性的文章就是要求作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以小见大,善于选材。《骑车撞了“老外”》的作者把握了这一规律。下班骑车去换煤气,不巧中途与人相撞,实属平常人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但作者能注意从平常生活中抓取写作镜头,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常之处。你看,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投名师,访高友”。所谓“名师”,我理解为“明师”可能更妥当。“明师”可理解为“明白的老师”。在现时生活中,“明师”比“名师”更有意义。所谓“高友”,我理解为比自己“高明”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你的成长、提高都是有益的。老师和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日报》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命运安排我做了北京人。我爱北京,爱北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