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鹏 《今日科苑》2009,(14):9-10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要问题的观点或看法。高校辅导员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由当代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目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状况决定的。向"老祖宗"请教,高校辅导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学习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向实践学习,利用反面教员的作用,在破中立等是是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铭 《今日科苑》2006,(3):58-5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现时代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成就是其在各种思想状态下的创新,各种体制状况下的发展,各种领域中的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就是在于坚持发展,在于坚持创新,在于坚持丰富理论体系。以下就其时代意义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4.
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中国宣言,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将坚持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贯穿于不同时期,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从实践逻辑来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天安 《科协论坛》2006,21(8):21-23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高校学生党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采纳运用科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闯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对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也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闯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对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也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小红  党玲侠 《科教文汇》2010,(29):68-68,70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已走过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其丰富的内涵及意义远非文字所能尽言。我国素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这用来讲马克思主义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出于生活,源于斗争,但同时又远远高于生活,不少人将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单纯的阶级斗争工具或是片面地认为是政治斗争理论。虽然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建设的问题做了研究,但大多拘囿于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文艺作品的解读、精神实质及缺欠不足之处等。那么在文化建设中,究竟该如何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还是"指挥"?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坚持"一切依理论而行"?这是当前工作中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理论,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发展实践,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分别阐述了我们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确立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紧迫问题的发展思路,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的发展目的,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谁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明确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深刻总结历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境,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发展,注重掌握群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飞跃,具有深厚的理论创新意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恒勤  赵晓华 《科教文汇》2008,(26):194-194
中国的改革开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改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时代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增强问题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改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时代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增强问题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燕  张军厂 《科教文汇》2010,(18):12-12,4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可以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方法。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和开放的系统,它是有用的合理的方法创建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都能积极学习和吸收到系统中。我们要构建一个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真正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用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主要思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相信人民,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心和灵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政治和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都要遵循这个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更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技术学的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表现了与科学技术的特殊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日俱增,科学技术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暨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以系统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的成就,对科学技术的成就进行深入地研究和确切地评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认为没有其他理论可取代科学技术的地位,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每一次人类文明形态的迭代更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当代数字技术之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刻嬗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深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身心关系理论的合理因子,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面临的根本挑战,才能在协调好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部诸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处置二者之间的多维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恩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韩松  吕娉婷 《科教文汇》2012,(20):201-202
当代社会充斥着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怀疑,然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有弊病的社会形态必然不是社会的最终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就是我们应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这也是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和社会成员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技术人工物质系统,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础设施的发展将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