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歌还是挽歌──漫谈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郑启梅,周泓《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1888—1965)的早期优秀作品。该诗于1915年发表在芝加哥的《诗出》杂志上,后来收人《普鲁弗洛克及其观察》(1917)诗集中。这是一首象征派的诗...  相似文献   

2.
艾略特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时间”不仅是表达主题的手段和技巧,而且以主题内容的形式出现于叙事过程之中,以揭示主题思想。艾略特借助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将有限的现实时间下人物的心理过程投射于他的意识反映上,形成了广阔的叙事时空,并通过对“时间主题”叙事功能的揭示与运用,呈现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生存环境,反映西方人日趋严重的异化感。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的早期诗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运用反讽的杰作。通过新批评的细读法,该文分析了反讽在该诗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了普鲁弗洛克身上和西方现代社会里面的反讽特征,即反英雄、反崇高、反爱情和反复活。  相似文献   

4.
李慧 《文教资料》2013,(5):12-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由于早期受到玄学派影响较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使诗歌言之有物而不失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他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的奇思妙喻及其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的诗歌被奉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早期诗歌以他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展现了艾略特对诗歌创作的敏锐把握和天赋。艾略特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传达了"非个性化"理论的观念,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靖  林蕾 《台州学院学报》2013,(5):46-49,54
艾略特的《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有两个主题:爱情和时间。其时间主题一方面表现为现实时间的抽象化和普遍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心理时间的共时性;时间主题的特点消解了爱情主题的单纯性,并使之泛化从而成为对现代社会人生意义的拷问,这首诗便超越了传统诗歌的模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的一个重点论题。本文旨在分析艾略特的语言哲学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通过比较艾略特的“统一感受论”和布雷德利的“直接经验”,分析出艾略特的语言哲学观。最后将其运用到“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和《四个四重奏》诗歌文本的细读中。  相似文献   

8.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同艾略特的其他作品一样晦涩难懂,要理解诗歌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性格特点难度较大.除了仔细推敲诗歌主体,还可以从诗歌的题辞和艾略特等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批评理论两个方面寻求线索.此诗开头的题辞有提示普鲁弗洛克性格特点的作用,从吉多身上可以反射出普鲁弗洛克的性格.从作者等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批评理论出发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普鲁弗洛克的性格特点与作者的性格特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邓慧敏 《考试周刊》2012,(43):16-18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在主题、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方面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现代主义诗歌入手,通过讨论《我究竟怎样爱你》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比较传统情诗和现代情歌的不同。文章从诗歌主题、艺术技巧、时空观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11.
艾略特的早期作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出现了很多意象,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突破常规,给人以非常新奇的印象。很多意象都与城市相关,展现了失去目标的城市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诠释了现代人精神空虚,生命耗费在“咖啡勺子”中而寻求不到任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T. S.艾略特把极不符合传统情歌形式的内容放入他的《情歌》中,使文本内容和形式相悖,形成不和谐的二元对立;诗人借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现代都市人的典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人格分裂以及内心冲动与行动延宕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3.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14.
谈政华  柯细香 《海外英语》2012,(8):191-192,194
T.S.Eliot ’s poem,"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different and unusual,is difficult to interpret.T.S.Eliot rejects logic connection,thus his poems lack logic interpretation.He himself justifies himself by saying:he wrote it to want it to be difficult.The di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on the contrary,arouses the emotion of readers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角,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斯坦恩斯·艾略特的诗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五种符码,揭示诗歌展现充斥于主人公当时所处社会虚伪堕落、空虚颓废的主题,得出这首诗不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而是艾略特对现代社会的一曲挽歌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T .S艾略特 ,一个现代的、深刻的诗人 ,善于描写现实社会中的现代人物形象。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早期诗歌中 ,艾略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年代。一战后 ,人们发现他们有序的生活遭到了破坏 ,面对这个令他们困感无助的现代世界 ,他们丧失了一切希望和信仰 ,变得空虚、无助。艾略特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 ,看透了现代世界的本质及其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早期诗歌如《空心人》 ,《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小老头》等诗中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空虚 |情感矛盾 |生活平庸及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