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巧英 《现代情报》2011,31(11):150-153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目的不仅是完成机构知识资产的保存,更重要的是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再创造。在知识交流和再创造过程中,高校机构知识库目标用户群有着不同的知识内容需求,需构建贴近用户需求的知识库功能,并对构建技术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中非正式交流影响知识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先华  郭际  胡汉辉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14-1023
 非正式交流带来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的外部性之一。本文对相关文献做了简要的概述,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命题,通过对苏州两个产业集群中骨干员工的问卷调查,对非正式交流的内容、形式和所传播知识的价值等做了实证研究。调查发现,通过非正式的交流,员工们的确获得了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Web2.0对机构知识库在设计理念、用户参与度及知识组织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利用Blog进行机构知识库的知识管理和交流,利用RSS进行信息的推送和聚合,利用Wiki构建学科知识平台以及通过Tag进行信息的标引与组织。  相似文献   

4.
机构知识库: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交流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机构知识库的学术交流机制进行分析,建立基于OA的网络结构交流模式。将机构知识库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以及其他网络交流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机构知识库在有效促进学术交流方面表现出来的非常强大的学术交流功能,促进学界能够建立一个更好的服务于知识增长的学术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非正式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分别从定义、交流手段、交流模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和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作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文章认为,作为科学交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非正式交流的全新交流模式克服了传统交流的弊端,更好地适应了科学大发展的需要,然而,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非正式交流,二者将长期共存,共同为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障碍,提出构建共享知识库和知识地图,设立知识主管部门,为知识交流与共享搭建平台;挖掘和畅通组织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渠道;健全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主的相关制度,克服知识本身的障碍,以制度来激励组织成员交流与共享知识;塑造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氛围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为推动机构知识库应用,探索机构知识库和智库的有机融合,构建智库型机构知识库,创新机构知识库实践。[方法/过程]通过对机构知识库与智库内涵及应用实践的研究,用协同理论分析机构知识库和智库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以资源、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构建智库型机构知识库模型。[结果/结论]机构知识库面临理论和实践脱节、缺乏用户体验、服务功能欠缺等问题,基于知识协同理论从用户层、需求层、服务层、交流层提出智库型机构知识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述Web2.0网络环境特征,分析Web2.0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内容和过程.在研究非正式信息交流行为的主体、表现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信息交流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交流与企业集群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现代创新是以非线性模式进行的,由于创新主体数量增加以及创新各环节在时空上分离,单纯依靠传统正式交流方式,已无法满足非线性创新对知识流动的更高要求。在企业集群内部,非正式交流对知识的流动和扩散起着日益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分析非正式交流的特性,功能及其对集群公共政策的启示,对培育集群创新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创新体系中知识交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蕙文 《情报杂志》2004,23(10):73-74
通过对知识创新体系中知识交流途径和交流特征的分析,说明非正式交流途径同样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社会行为特征。从理论上阐述了引进知识管理理论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对图书情报机构实现由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