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道德经》的三个最早英译本中,湛约翰、巴富尔和理雅各通过语法注释、语义注释、引言注释和篇末按语等注释方式辅助翻译。这些注释一方面帮助读者疏通文意,给予读者适当的文化解读,以使《道德经》英译本更好地融入目的语文化,从而为《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的汉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三位身份相殊的翻译家不同的翻译目的;同时,这些注释方式在现代汉学西渐与翻译实践中也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语法学,除到近代著有专书,如清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近人杨树达的《词诠》,较有系统地阐述古汉语语法、详审地解释古笈中虚词外,从上古至中古,则是大量地散见于古书的注释之中。自汉儒开始注经以及后代一切古笈的注释对沟通句子的语法解释就颇为重视,成绩卓著。一向被称为考据式的《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也对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作了大量的语法现象的注释。虽然汉唐时人对语法概念还不十分清晰,但在语言实践中,训诂学家已  相似文献   

3.
高诱在《吕氏春秋》注释中流露出他的语法意识。他继承并发展了《尔雅》以来有关虚词的观点,较早提出了叹辞的概念;在注释中阐述词类活用和兼类,认识到了省略、词序、句式诸方面的语法现象,并作了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韦昭《国语解》是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国语》注本,《国语解》深得汉儒注经之义法,简妙精当,一语破的。在词语的训释、句意的疏通、语法修辞的说明、名物典制的考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通过对《国语解》语法、修辞内容的整理分析,可以把握其注释体例和注释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集传》集宋代《诗》学之大成,又多有创新。《诗集传》大胆废除《诗序》,对“六义”作了新的解释;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对旧注能择善而从,同时也能自作新解;注释中也涉及到一些语法问题;注音以反切和直音为主,但其叶音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属于语法学范畴。由于汉字缺乏区别词性的外部形态标志,加之我国系统的语法学起步较晚,在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之前,只有释词之学,而无系统完整的语法理论,因此古代学者在注释古书的时候,为了解释词义,也就必然要对包括词类活用在内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他们的说明。于是语法作为训诂的旁支,也就自然地融汇在古书注释中。今天我们要想真正读通读懂古书,除了要学习古代汉语基础理论之外,阅读古人的注释,了解并掌握前人作注的方法、特点及其规律,则是一条最直接的途径, 前人对词类活用的注释,形式多种多样,情况也较为复杂。本文只是从《左传》的注疏中择其一二,以当前占代汉语语法角度来考察《左传》的注疏者杜预孔颖达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说明。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五经正义中蕴藏着孔颖达许多文献整理和注释方面的成就。通过主持编定《五经正义》,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统一了儒经的文字和注释。在文献注释方面,采用了既注经文、又释传注,考订前注谬误,尊重原经的原则和方法,在训诂学和传统语法领域亦多有发明,对后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孔颖达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高级中学课本《英语》第三册是高中最后一学年的用书。本册课本是以《高级中学三年级暂用课本英语(全一册)》为基础,根据《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考各地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订而成的。它的编排体系与高级中学课本《英语》第一、二册基本一样。每课都由课文、单词和习惯用语、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四个项目组成。本册没有安排语法项目,少数未学过的语法现象,在注释中说明。书后附有总词汇表和9篇补充读物。 现就各项内容的安排和编写意图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江夏先生领衔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是《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的配套书。笔者已就《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中注释,译文里的词汇、语法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本文仍就《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同使用该书的广大师生商榷,亦就正于江夏先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载的语言为对照基础,对哈密方言中保留至今的古代语言现象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做一分析,为描述维吾尔语的发展过程和注释一部分古词语提供重要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来看,《祖堂集》的校注本不多,各本之间在注释、标点断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与此同时,学界大多研究《祖堂集》的语法现象、版本流传等问题,对词汇现象研究得不多。本文以《卷六·石霜和尚》为例,对文中出现的几则词语加以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句中“不忍为之下”,现行语文教材编者注释为:“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看了这个注释,笔者想到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编者给“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加的注释。其中说:“为之小,双宾语。之,指诸侯。小,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把“为之小”一类短语分析成双宾语结构,是一些古汉语专家的共同看法。例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马汉麟所著《古汉语语法提要》等等,都有“为字式”双宾  相似文献   

13.
智者千虑──再谈新编《古代汉语》刘德璋新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课本,在常识方面内容更充实了,删掉了一些不实用的内容,例如“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及过多的双声例子等。在文选方面注释得更细致了,尤其是在语法方面增加的注释更多。这些无疑对...  相似文献   

14.
《古代选》后注释较简单,学生自学时费时费力。利用计算机对《古代选》中的字形体、词义引申、虚词用法、语法现象等做出详细的标注,可以弥补《古代选》课后注释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计算机还可以存储有关《古代选》的模拟考题,以便学生检测自学效果;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高科技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使《古代选》的自学实现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来看,《祖堂集》的校注本不多,各本之间在注释、标点断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与此同时,学界大多研究《祖堂集》的语法现象、版本流传等问题,对词汇现象研究得不多.本文以《卷六·石霜和尚》为例,对文中出现的几则词语加以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初中英语课本第五册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全书共十二课,六课为一单元。第6课和第12课为复习课,只安排练习。其他各课,除第1、2、5、7、9课没有《语法》项目外,都由《句型练习》、《课文》、《生词和短语》、《注释》、《语法》和《练习》等六个项目组成。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三家注”对该书词义、语法注释作了大量的工作,对古笈训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这些注释不是《史记》“三家注”的主干,它的主干放在了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上。虽然三家——南朝宋裴骃集解、唐朝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处在不同时代,但在考证方面都恪守着严谨的态度,注释中出现许多“未详”、“今阙”等字样便是明证。可是该争辩处,后注又不断地对前注进行纠正、补充或从不同角度进行进一步的阐明和发挥。因此,作为考证注释,《史记》“三家注”为训诂学放射出奇异的光彩。下面我们仅就六个方面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荆轲刺秦王》,其中“卒起不意”和“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两个“卒”字,都注释为:“念cù,仓促,忽然。”我对前一个“卒”的注释无异议,后一个“卒”也这样注释,似不妥。从语法结构上看,“而卒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左传》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当有所发展,深刻的研究只能来自正确的理解,因此 们在理解注释《左传》时应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首先,注释《左传》必须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共次,必须语法上来分析《左传》字词在句中的意义。第三,还须注意方言这个领域,第四,在无法解读《左传》字时可以从理校上考虑,以解疑难。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阿姨”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文解说》中将“阿姨”注释为: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中注释为:庶母或母亲的姐妹;在八十年代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将。阿姨”注释为:鸨母或歌妓院的姐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