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图腾和图腾崇拜息息相关,而图腾与审美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图腾艺术是早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多种以巫术形式表现的图腾崇拜,激发并培养了人类的情感判断,催发了人类的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原始社会的生活是原始艺术萌生与发展的土壤。原始诗歌伴随劳动产生,其最初阶段,劳动、音乐、诗歌互相紧密联系,三位一体。原始人类以石头、陶器、骨牙器等为物质依托,创造并发展了绘画和雕塑艺术。原始艺术的发生和初期发展,又与原始宗教、原始巫术关系密切。在原始人的宗教信仰中,图腾信仰带有普遍性,其对原始艺术的影响亦带普遍性。原始神话把远古人类的图腾信仰表现出来,带有行为和道德规范化意义。原始的。c理冲动导致原始歌舞的发生。原始先民的“自意识”发展成熟起来,原始艺术便从单纯的自娱性质进入到既自娱又娱人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彩陶纹饰这一文化载体可折射出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及创造美的能力。把握新石器彩陶纹饰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对信息技术的无限放大与盲目崇拜湮没了人类理性的思维,遮蔽了价值理性的光芒。网络图腾、速度神话、虚拟无界的出现,使人类的价值理性陷入了失落的危机。只有克服盲目的信息崇拜,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同发展,才能创造出网络社会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图腾艺术的神秘性来自于图腾崇拜的观念 ,它的象征含义经历了由原始祭祀活动的神秘感到艺术符号的审美形式的发展演变。图腾观念最初是与原始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直接传达了图腾所具有的神圣魔力。图腾艺术出现后 ,图腾艺术符号成为图腾观念的象征 ,其神秘性也就向表达禁忌需要的社会功能演变。经过象征意义的转移和扩展 ,图腾艺术由表达宗教祭祀的神圣功能向艺术符号化演变 ,因而具有了更多的审美性因素。图腾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图腾文化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作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创造过极富特色的图腾文化。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风云岁月中,图腾与神话、史话相互纽结,以致神话化、史话化,渐次湮没不彰,罕被道及。本文不揣浅陋,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籍...  相似文献   

7.
试析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何齐宗教学艺术的创造和人类的其它创造活动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学艺术的创造的研究,认真总结人类教学的成功经验,探索教学艺术创造的规律,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并有效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本文就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8.
环境艺术的意识觉醒与科学认识朱明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说他古老,是因为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身,使人类得以发展。说他年轻,工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传统美学观认为,审美现象只是艺术范畴内发生的特殊精神活动,人类 的非精神活动领域并不存在审美,因而审美是不带有任何功得目的的,但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看,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虽不同于纯艺术的精神创造,但同样具有审美性,这是由于艺术的精神性创造和非艺术的创造都根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是在社会心理的中介性影响下进行的审美活动,因此,审美既属于艺术明世界,也属于非艺术的物质说明世界,是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性活动,同时又都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即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造是艺术这们个性特质、灵感的产物。研究,揭示这种特质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将更进一步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从而不断深化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大陆的战争题材电影因为第五代的出现而发生巨大变化,民族主义诉求通过与启蒙主义理想的结合,使电影体现为一种以普遍人性论为基础的新民族国家想象。伴随对个人主体性的话语塑造,第五代的战争题材电影也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新想象:基于阶级斗争原则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认同过渡到基于资本/市场原则的“现代化”的民族国家认同,而作为新“想象的共同体”基础的普遍主义人性观迎合了资本/市场对于个人的身份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原始宗教中,动物图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狩猎时代的“蛇”崇拜是图腾的最初形态,由“蛇”图腾向“龙”图腾的变迁,实际上是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龙”的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始混沌状况进入有序的分工阶段,氏族首领也被作为英雄崇拜.实际上黄帝处在一个人神共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疆域已经超出了远古部落的界限,结成联盟的形式,所形成的封建“酋邦”,已经初具了国家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蛇鸟图腾到龙凤图腾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先民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成为图腾时代特定的神话思维也开始出现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才渐渐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审美思维。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龙凤图腾向龙凤图案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神话思维向审美思维转化的最重要的客观外部条件,并使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成为可能。审美关系的确立是连接神话思维与审美思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对明惠来说,都市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因为它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与异化甚至毁灭人性的残酷性是同时存在的。由于欲望不切实际的膨胀,明惠将自我实现依托于男性身上,因此一再落入欲望的陷阱而走上了成长的歧途。幻想破灭之后,精神世界的崩然倒塌导致了明惠生命的殒殁。明惠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折射着市场经济背景下底层人们尴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6.
陈侃言 《梧州学院学报》2011,21(2):19-25,82
西江龙母神话,反映了西江流域古苍梧氏族先民的文化图腾由蛇图腾升华为龙图腾,与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同步演进,系华夏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份。龙母崇拜是比龙崇拜更升华、更具崇高美的母仪崇拜,是水文化、孝文化、真善美的产物和结晶;宣示了和谐社会的原始真义:民意不可违,权威不滥施,以人为本,利泽天下,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宗教观念之一,这种观念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其实质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我国最早的龙图腾产生于上古伏羲时代。伏羲氏在我国原始社会存在和发展了一两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龙的形象逐渐变得丰满。龙图腾的形成过程和龙形象的最终定形,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包容、延续、和谐、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的十四个原始姓是怎么产生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的问题,以往较多的是从上古氏族部落的生存环境考虑,认为是因氏族部落所居环境而得姓;后来,在西方图腾学说引进中国后,人们又从汉民族上古时的图腾崇拜入手去解释,认为原始姓来源于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但这两种观点都与原始姓用字的造字理据相矛盾。本文认为原始姓来源于汉民族上古时期女性祖先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