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兵学著作。书中蕴涵了丰富的兵学文化思想。着重讨论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在兵学文化意识方面的若干内容,诸如竞争意识、支配意识、应变意识、时效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徐淼 《华章》2012,(23)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很多,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和《茶花女》的文本比较,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悲剧结局等,探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赛义德及其后殖民理论已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其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学》也逐渐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将其《东方学》置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宏观变化之中,从经验与知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思赛义德《东方学》的形成原因和理论价值,进而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差异性、边缘性的经验在西方社会意识中的凸现。这一特点不仅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知识体系,并引发思想界重新认识经验在知识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1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逐年推进,市场化经济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明晰努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展示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也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才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审慎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学习和抉择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本领,而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是支撑这些品质的灵魂和基础。欧、美、日等工业先进国家的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小培养人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能力。西方心理学对自我、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认知等的研究,为自我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去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主课堂》、《思维教学》、《培养反思力》、《自我调节学习》等书,表明西方在自我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山学院学报》2016,(5):66-69
犹太民族的《圣经》与中华民族的《十三经》作为西方与东方的文化经典,大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在内容构成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律法、历史、诗歌、至圣言行、先贤及圣徒著述等成分;在精神内涵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仁爱、忠恕、天人合一等理念。两部经典也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鲍辉 《林区教学》2013,(2):69-70
一些学者往往以西方的悲剧或是悲剧理论来评论东方的悲剧,更有甚者,得出东方缺少悲剧或是无悲剧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及日本巨著《源氏物语》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是西方悲剧中所无法比拟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同属于东方悲剧的两部著作在主题思想上﹑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在此由于篇幅限制对这部分不做赘述。可是另外,由于文化土壤以及民族性格的差异,使其在悲剧意识上的体现也出现很多不同之处。文中主要从两部著作中对悲剧意识的描写中来探讨比较中日民族在悲剧美学意识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和欧·亨利是分别中西方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其代表作《蒲草灯》与《警察和赞美诗》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在情节上的荒诞不经和主人公都在心灵的救赎中走向了监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命思考和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和北村的长篇小说《施洗的河》两个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在面对原罪时的人生姿态对比,认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好评不断的《功夫熊猫》,本文试图采用文本分析方式,从形象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意蕴等方面剥离《功夫熊猫》表面的“中国元素”,阐释中国元素与西方精神的差别,指出其创作中依然宣扬的是西方文化价值与审美习惯,从而说明《功夫熊猫》的非“中国元素”以及深藏于其中的好莱坞商业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四、《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上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楚辞》中草木鸟兽虫鱼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而从这些原因的相关联系中,我们又可基本寻绎出《楚辞》自然生态意识的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概而论之,约有四端: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连载于《小说林》杂志的《觚葊漫笔》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有所继承并发展、从美学视域对历史小说所展开的论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价值。其批评理念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显著,与晚清"西学东渐"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是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现代转型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受《世说新语》的影响颇深.其作品大量使用《世说新语》典故,94首作品中有15首用了《世说》典故,总共用了26条.运用《世说新语》典故,增强了其文学表现力.此外李清照的心态与魏晋风度中追求自然、率性任真、坚持气节、注重个人意识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考察《易安集》对我们理解李清照的作品、经历和情感有...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漫长、英译本众多,近年来仍不断有新译本问世。新西兰汉学家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于2018年3月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同时出版,是海外《孙子兵法》的最新译作;该译本有美国军界高官作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对《孙子兵法》的最新认知;其底本选择颇具严谨性,具有现代性特征;其编排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体现了译者的细致入微和读者意识。但该译本也存在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和对原文理解错误、选词不当、表达不完整、文化特有词汇翻译欠妥等问题。研究包括哈里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能够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与解读,补正其偏差,避免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 ,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 ,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 ,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 ,挖掘个人经验 ,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 ,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乡,怨妇思夫,人文苦闷等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们追寻自我、回归自我,超脱自我的生命意识,其关注当下个体存在价值的背后显现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超脱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贡献之一就是首次将香格里拉这一“乌托邦”和“天堂”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中西文化杂糅现象的分析,力图揭示作家文化多元的意图无法掩饰其强烈的文化优越感,西方对香格里拉的接纳和认可是以对西方文化的尊崇作为前提。只有通过与西方文明的交织才能实现中国文化这一被边缘化他者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丑学地位的不断上升,丑角的审美价值得到了空前的肯定。在京剧《女起解》和莎剧《皆大欢喜》中,崇公道和试金石都具有外丑内美的审美倾向,体现出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肯定。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家不同的情感体验,中西方戏剧中的丑角又有所区别。丑角在美学历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研究东西方丑角的丑学内涵,打破了抑丑扬美的美学传统,呈现出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为中西方的美学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价值谱系和人物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三国演义》表现出来的的叙述者的价值谱系,寻找其与《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复杂关联,把它们放在价值的错位中考察,运用新批评理论和巴赫金的小说复调理论等西方现代诗学观念和方法,从小说艺术与价值的关系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由价值多声部交织而成的含混(ambiguity)的丰富性进行剖析,着重指出小说艺术上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自觉的价值错位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是由于各种价值因子在创作主体无意识中呈现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经典,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西方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圣经》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拟从英文词汇、英文谚语、英美文学等多角度探索《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教学策略,以期为开设《圣经》相关课程的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