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K·罗林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文学故事创作与销售的奇迹。尽管作者的初衷只是写一部童话但事实上它不仅赢得了几乎全世界孩子的喜欢甚至还虏获了一大批成年人的心。本文便试图在女性视野下探讨《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赫敏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进一步试分析《哈利·波特》中所反映出的性别意识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J·K罗琳笔下曾经风靡全球的一部经典儿童读物。小说中的两个少年——汤姆·里德尔与哈利·波特,他们拥有相似的童年,然而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两种完全迥异甚至对立的人格特征,从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主要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为理论背景,并结合荣格的人格结构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手法,剖析了汤姆·里德尔与哈利·波特人格结构的蜕变轨迹,对当代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涂赟  黄健人 《文教资料》2007,(27):23-2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近十年来影响深远。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阐释。本文另辟蹊径,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探讨《哈利·波特》两个主要人物伏地魔和哈利的阴影原型的个体化过程,认为他们认识自我的各自迥异的方式对现代人来说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5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这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恍然间,这部影片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十年。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的10年间,哈利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影院海报、时尚杂志、电视画面的醒目位置,他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也一夜成名,成  相似文献   

5.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热映之时,关注此片的影迷们都兴奋地体验着哈利·波特对阵伏地魔带来的视觉享受。在这部根据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同名魔幻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法术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7.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对不起,我们长大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当《哈利·波特3》上映时,就有不少家长担心: “有些阴沉呀!”当然,这种怀疑瞬间就被《哈利·波特》席卷全球的风暴吹得无影无踪。可是等到《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登陆银幕,更多人坐不住了: “太过分了,这越来越不像小孩看的电影了!”  相似文献   

9.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你可能甚至从未听过《雷蒙·斯尼奇》这套书。但是一旦你看过电影,你必将会对发掘这个奇异的世界深深入迷。这部电影有浓厚的“哈利·波特”味,但很多人则认为它比任何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要好。《雷蒙·斯尼奇》是仅次于《哈利·波特》的第二大畅销书。这些书的作者——在现实世界中是“丹尼尔·汉德勒”,而在故事中是“雷蒙·  相似文献   

10.
这个冬天有一部电影我们期待已久,就是《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波特》是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萌芽的,J.K.罗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瘦瘦的戴着圆眼镜的小巫师,于是一个伟大的魔法世界诞生了。当然,还有伴随我们走过10年的哈利·波特三人组:哈利·波特、红头发的罗恩·韦斯莱和来自麻瓜家庭的赫敏·格  相似文献   

11.
魔幻童话从兴起到现在,久经不衰,《哈利·波特》作为其经典的代表作,以精彩刺激的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文化市场和文化学者的关注,堪称是读图时代的一个奇迹。魔幻童话之所以那么受人欢迎,与其特有的语言魅力离不开关系。魔幻童话富有动态性的语言适应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认知进程和心理承受程度,其富有情感体验的语言避开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阅读障碍,让其在充满感情的语言环境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本文着重论述了魔幻童话的语言特色,并以《哈利·波特》为例。  相似文献   

12.
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工)热映之时,关注此片的影迷们都兴奋地体验着哈利·波特对阵伏地魔带来的视觉享受。在这部根据荚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同名魔幻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法术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13.
李慧玲 《初中生辅导》2023,(Z1):102-105
<正>近些年,《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奇幻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21世纪初,改编自J.R.R托尔金的奇幻小说《指环王》《霍比特人》的系列同名电影上映之后,矮人、精灵、半兽人、巫师等充满西方传统神话色彩的概念越来越广泛地被观众熟知。著名童话奇幻作品《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说:“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指环王》。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一个冬天的童话》发表后,曾经引起不少人对其主人公遭遇的同情和关注。最近,它的作者遇罗锦又在《花城》(八二年一期)上发表了其新作《春天的童话》。关于这部长篇小说的得失,刘光等三位读者在写给《中国青年报》的信(见《中国青年报》82年5月2日第一版)中,说他们读了这部作品后“大失所望,我们失望于作者,也失望于编者。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春天的童话》究竟要给人们什么?”信中说,文学,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文学,应当给读者以希望,而不应当使读者惶惑、悲观,消沉。《春天的童话》名曰春天,却弥漫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仅13岁的中学生,已有3年的创作生涯,完成了两部童话,共30多万字。其中,第二部童话《哈利·波特在中国》已在报纸上连载。某出版社将于近期隆重推出该书。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英国陆续出版了一套带有梦幻、科幻和童话色彩的书——《哈利·波特》。短短几年间,它已经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全球总发行量突破了4000万,创造了世界出版史上的神话。另外,根据第一部《哈利·波特  相似文献   

17.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已确定于2008年11月21日上映,这对于"哈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此编者将这部电影的相关介绍提供给读者朋友们,希望大家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已确定于2008年11月21日上映,这对于"哈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此编者将这部电影的相关介绍提供给读者朋友们,希望大家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英国文坛上一位颇具争议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长期以来,王尔德的两部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集》和《石榴之家》一直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创作典范。通过此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王尔德通过其童话中反复出现的荣格原型,在文本中建构一个个失衡的外在世界及内心世界,从而传递其独特的现实观及对个体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文学中,关于女巫的故事是数不胜数的。从古老的民间童话《白雪公主》到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无不展现着人们对这个形象的精彩想象。可以这样说,关于女巫的故事和形象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原型。而在所有关于女巫的故事中,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女巫》是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