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家-王庄油田储层较浅,上部地层松软造浆严重,下部油层属中到强水敏性地层.应用聚合物钻井液满足了替浆前钻井施工需要,应用强抑制钻井液完井液有效地保护了油气层,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工艺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河塘低压高渗超深水平井应用暂堵型抗温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东河塘油田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埋藏深(垂深5700m以上)、井温高(140℃以上),地层压力系数在0.78-0.95,应用常规钻井液体系不仅对储层产生损害,并且极易发生压差卡钻.针对上述难题,选用暂堵型控温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对该区块水平井钻井液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解决了超深水平井低压高渗油气层保护难题.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井眼清洁、润滑防卡能力,钻井液各项性能指标优良,保证了DH1-6、DH1-9井、DH1-15井等多口井的施工顺利,满足了深井低压高渗水平井钻井技术工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密度氯化钾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的室内评价.室内实验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性,抗温性、润滑性、抑制性和较好的抗盐钙能力,该体系在高密度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低的滤失量,在羊塔克101井、固1井上进行了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大段膏盐层、高压气层的缩径、垮塌,易漏易喷问题,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经济实用的高密度KCl-欠饱和盐水钻井液和体系和钻盐膏层的工艺技术.满足了钻复合盐岩及盐下地层钻井液技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胜利油田大位移井施工中摩阻扭矩难以控制的钻井液技术难点,优选出聚硅醇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结合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形成了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12口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解决大位移井施工中摩阻扭矩大、起下钻遇阻卡方面有一定的成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施工区域地层地质特性,按照不同区块、不同井型,根据多年积累的钻井施工经验,制定同区块同井型的钻井液区块施工模式,提升至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使钻井液施工标准化操作.推广应用以来,成效显著,钻井液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钻井事故明显减少.推动了钻井机械钻速的提高,屡创钻井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南堡油田是中石油冀东油田新开发的一个油田,南堡106井是一口五段制定向评价井,现场优选抑制性聚合物海水钻井液体系和甲酸盐-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优化了性能参数,实现了合理密度安全钻井,满足了快速钻井要求,解决井壁稳定和钻井液污染的问题,减少了工程事故使钻井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川东地区空气钻井多在一开、二开空气钻井井段采用Φ139.7mm钻杆+152.4mm六方钻杆/顶驱的上部钻具组合.针时川东地区这种常用的空气钻井上部钻具组合,研制了与之相适应的(Φ)116mm旋转控制头胶芯.为了检验这种新胶芯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胶芯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空气钻井及欠平衡钻井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压、超高压油气层钻井和井控时,发生气侵的高密高粘钻井液除气是欠平衡钻井技术顺利实施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考虑钻井施工时的实际工况及常用分离设备性能特点,提出钻井液除气的两级分离系统工艺方案,第一级采用重力斜板沉降分离工艺,除去地面返回流体中的大宗气体、泡状液体和固体颗粒,第二级采用主动离心分离工艺,对弥散在混合液中的小起泡进行深度分离.分离系统模型实验证明,二级分离系统的处理能力、分离效果均能满足要求,从而为高压、超高压气层安全钻井及井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MEG钻井液体系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EG钻井液在胜利油田强水敏地区及难动用区块的现场应用证明:该钻井液体系能够有效地抑制水敏性泥岩的膨胀,同时具有较好的油层保护效果,使用MEG钻井液体系井径规则、井壁稳定、井眼扩大率低、固井双界面全部合格、满足了热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井斜大位移井钻井液携岩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井斜大位移定向井中,岩屑易在井眼中形成岩屑床,导致下钻遏阻、蹙泵甚至卡钻.本文在分析岩屑床的形成及危害的基础上,时钻井液携岩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岩屑床的清除办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提高钻井液环空返速、改善钻井液性能与机械清除岩屑相结合的方法.我队施工的多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大井斜大位移定向井的携岩问题,为连续快速钻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地层气体在水泥柱中运移上窜一直是困扰固井界多年的技术难题.伊朗南部地区在钻遇the Guripi和Ilam地层时遭遇气侵,该地区主力油气藏固井作业30%都是失败的;利用试验仪器对水泥浆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胶凝强度仪测量现场水泥浆体系的胶凝强度并以此核实以往的室内试验数据(流变,失水,自有水).新型防窜水泥浆体系有效控制气体上窜运移,解决固井施工作业中气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滇中磷矿主要产于寒武系灯影组上部中谊村段(Z∈Z)中,其顶、底与灯影组白云岩均为整合关系.灯影组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石化灰岩.由于白云岩的菱形解理特性,决定了白云岩层易于破碎.加之岩石风化较深,普遍存在岩石胶结性差、结构酥松、破碎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等特点,这使得钻探施工异常困难,往往在井眼形成后,由于受外力的作用井壁极易坍塌.因此,在钻探施工中,怎样搞好钻孔护壁工作,护理好已形成的井眼显得极为重要.而应用以PAM溶液、PH P-CMC胶联液、膨润土泥浆为主体,以套管为辅的综合护孔技术,对解决磷矿破碎地层中钻进所遇到的护孔难题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滨南油田是一个中低渗透、中低粘度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部分注水井欠注严重, 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有机土酸液体系LDA-2。该体系避免了HF反应中氟化铝沉淀造成的伤害,能解除地层深部堵塞,提高酸化现场施工的有效性。使用LDA-2酸液体系酸化施工后,滨南油田低渗透注水井的吸水量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滨649-X10井的现场施工监测表明,该井的表皮系数由酸化处理前的13降到-0.21,酸化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盾构掘进期间,因刀具严重磨损,刀盘土仓结泥饼导致掘进困难时,需要开仓更换刀具、清理泥饼,但常因地面环境、地质条件的限制,需要带压开仓。在上部为富水砂砾、下部泥岩的地层中带压开仓时,由于砂层的透水、透气性较强,只做泥膜护壁存在较大的风险,需地面辅助加固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以某工程带压开仓为例,阐述富水复合地层带压开仓的技术要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CRD法是浅埋暗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在目前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法是将开挖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而后进行逐步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其能有效地预防开挖位移及坍塌等事故,比较适合软弱地层的隧道及城市地铁隧道的开挖,尤其适合我国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地区地层古老,岩性变化频繁,可钻性差,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钻进过程中易井斜,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发育,易发生井涌井漏。从钻头选型、钻具组合、水力加压器、垂直钻井、空气钻井等方面介绍了黄河钻井总公司在川东北地区钻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94年6月12—14日,我们对该地区盐生植物7科17种的水势进行了测定工作,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发现,抗盐碱能力强的盐生植物,其叶片水势较低,利于其在盐生条件下对水分的吸收,且很多种类基或叶大都趋向肉质化,其体内可贮存较多溶质及水分。有的抗盐碱能力较强的植物,其叶片水势值相对较高,茎叶也不肉质化,可能另有拄盐碱机理。相同植物生活在不同盐碱条件下,其叶片水势有相应变化,通过对盐生植物群落的分析表明,藜科植物在重度盐碱条件下分布的种类、数量最多,其抗盐碱能力强;从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上看,群落组成中以旱生、中生植物为主;从植物起源上看,起源于戈壁、哈萨克——蒙古、冷北极、古地中海、东古北极的某些植物的种类,是盐生群落中的重要成分。吉兰泰与乌梁素海两地区相同植物某水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东油田在大型防砂施工中,施工压力超过地层破裂压力,施工排量超过地层吸收能力,地层被压开裂缝,但施工设计并没有按照压裂充填的原理进行优化,影响了施工效果。虽然高压充填工艺得到广泛应用,防砂成功率显著提高,仍有部分油井没有达到既防砂又增产的目的。本文叙述了压裂充填防砂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针对孤东油田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防砂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压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在钻头上部安装一个低压脉冲空化射流发生器,通过其对射流进行调制,产生脉动低压改变井底岩石受力状态,降低抗破碎强度,提高钻头机械破岩效率,同时变常规连续射流为空化射流,增加井底水力破岩和清岩能量.进一步提高深井钻速.塔河油田现场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四口实验井实验井段1274.00~6162m,纯钻时间83.00~282.33h,低压脉冲空化射流发生器工作正常;与同井相临井段、临井相临井段相比,机械钻速平均提高12%~85.1%,该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塔河油田深井钻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钻井液影响水平井井眼净化的根本原因出发,分析了正电胶钻井液流变性方面的独特性,证明其完全符合水平井井井眼净化的要求,并用现场应用的实例证实了这一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