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教育》2007,(11X):F0004-F0004
2007年6月,经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使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35个。  相似文献   

2.
开平碉楼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今后应着重提升开平碉楼的文化品味,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做好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在对开平碉楼进行开发、保护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2013,(9):66-67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壮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  相似文献   

4.
开平碉楼既是文物,也是特殊的财产权,具有符号、信息和权利三种物质形态。由于资金短缺和法律滞后等原因,开平碉楼正面临损毁倒塌、私自开发、原真性破坏等危险。建议加强对开平碉楼的整体保护,完善公益信托制度,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公、私法层面立体化的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5.
开平碉楼除了以往研究中较多注意的防御和居住功能外,从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与村落的关系、民众心理和碉楼使用等方面考察,还具有防洪、办学、村落环境构件和社会心理、习尚承载等功能。它全面反映出近代开平侨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等的变化,包蕴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马力 《下一代》2009,(4):20-22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为谁设计?如何设计?一直是开平碉楼研究的一个谜,又是必须解决的基础课题之一.通过田野调查、碉楼文书收集与对知情人的采访,可以判定开平碉楼的设计有外国设计师、中国设计师、乡村工匠的贡献,三类设计师的设计各有特点,又存在着相互影响、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开平华侨与碉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分布广东省开平市广大城乡,其数量之众多、建筑之壮观、风格之特别,在广东乃全国均属罕见。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集中表现部分,极具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开平华侨对碉楼的建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开平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它起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世纪初叶,现存1833座。这些碉楼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域,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目前,它已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开平碉楼 风景这边独好@黄庆军  相似文献   

11.
论开平碉楼旅游国际市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其旅游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运用刚SWOT分析法可以清醒认识其开发之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然后采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等策略,便可以逐步开发其旅游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凤岗碉楼与开平碉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莞市凤岗镇现存碉楼(当地人习称“炮楼”,专家建议改称“排屋楼”)120座。凤岗碉楼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在历史、数量、形制、风格等诸多方面各有异同,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特色。独具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凤岗碉楼成为“客侨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开平碉楼是岭南侨乡的一种建筑形态,大多分布在珠三角西部江门地区。开平碉楼吸收了西方国家众多风格建筑的样式,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使中西建筑艺术熔汇于一炉。因此,在侨乡文化背景下的开平碉楼极具特色,所呈现出来的建筑艺术征候也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heritage preserv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heritage is taught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Malaysia is home to four world heritage sit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alaysia's new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he core curriculum cultivates an awareness of and sense of respect for heritage. The results reveal a focus on Malaysi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some core subjects, such as history, Bahasa Malaysia, art, and mus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主要以游览观光动机、逃离保健型动机、情感交流动机三种传统旅游动机为主。本研究明晰了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状态,为世界遗产地旅游恢复发展提供科学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年来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案及现状分析整理出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的定位,学习方案中对单体建筑遗产点、遗产建筑组群和遗产片区的保护方法;结合中轴线申遗文本中对中轴线的介绍总结,明确中轴线的保护理念;并通过现场调研进行数据采集,进行视线分析,最终试图分析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从单体建筑遗产点、遗产建筑组群和遗产片区的保护方法、理念、策略,以及确定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空间保护区,进一步提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以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