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因素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培养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理解词汇所含文化意义可以提高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利用教材,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要同时进行;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因此,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英语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包括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却忽略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低,进步的速度较慢。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助于有效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且能体现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词汇的文化意义,尤其是那些英汉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汇。了解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而且  相似文献   

4.
张宝玲  库宗波 《海外英语》2011,(11):138-139,142
东西方文化、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基于这种"文化冲突",该文着眼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突出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离开了文化的语言—词汇教学、文章分析只是僵化的符号,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提高,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真实的语境、进行文化讲座等,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结合,从而进行语言教学、输入英语国家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既要加强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在阅读、视听说、词汇和语法等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加入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适当避免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词汇教学与文化渗透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近几年的广东省英语高考命题特点,分析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只有帮助学生扫除了文化因素的干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本文根据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课堂活动的编排、英语阅读教学、词汇教学等角度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此达到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组成的基本部分,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在西藏初中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两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词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注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通过这样一套英语文化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语言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和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刘润昌,1989)。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也曾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技校英语教学中,我们多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造成文化差异敏感性的欠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