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2.
《沧浪诗话》和《原诗》都赞誉杜甫,推崇杜诗为诗歌的“集大成”、“诗入神”,然《沧浪诗话》赞誉杜诗时,以李杜并举,《原诗》标举杜诗却独挺杜诗。《沧浪诗话》赞杜诗的“集大成”仅是承前,而《原诗》中的“集大成”不仅承前,而且启后。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6,(1):45-45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的“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用以区别基督教形成之后编成的《新约》。《新约》也是一部反映巴勒斯坦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和文献汇编。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已经发表了李传新同志的《“世界图书”——读者向往的一扇窗》、魏龙泉同志的《也谈“世界图书”前身和出版背景》(以下简称魏文)以及孙艳同志的《关于“世界图书”A、B辑》(以下简称孙文)。这些文章详细地、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图书》及其前身《国际图书通讯》、《进口业务通讯》、“前《国外书讯》”(1958~1960年)、《参考文摘》、《国外科技书讯》和“后《国外书讯》”(1973~1979年9月)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6.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金陵百咏》提要:“《新亭》云:‘江右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按:曾极《金陵百咏》之《新亭》,原句为“江左于今成乐土”。《宋诗纪事》卷六十七据《方舆胜览》亦引作“江左”。“新亭”既在“金陵”,古属“江左”,不得云“江右”也。  相似文献   

7.
“革”初期,历史古籍都被当作“四旧”扫除,从1958年开姑的二十四史校点工作也完全停顿。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封建糟粕”封存停售;付型待印的《南齐书》、《周书》、《陈书》停印;校点完毕待排的《晋书》、《粱书》、《北齐书》、《隋书》、《明史》停止付排;其余已校点大部分或一部分的十二史全部停校;经过断句校勘、整理加工、准备影印出版的《清史稿》停止出版。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校点人员一律回原单位参加运动或接受批斗。  相似文献   

8.
一个前所未有的题材加名导名编剧的悉心打造,“蹲着的《茶馆》”仍无法成为《茶馆》  相似文献   

9.
薛宝海 《视听界》2005,(5):93-94
《金石财经》是凤凰卫视资讯台每周一至五晚上六点半到七点播出的财经节目,这是一个信息丰富、评论及时到位的节目,内地有一档节目与之有可比性,这就是央视二套的《经济信息联播》,然而在制作上,后者却与《金石财经》有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是选题范围。《金石财经》名副其实,完全是以全球尤其是大中华区当天的经济动态与突发事件为报道范围,比如7月19日的节目头条是“中国买美债减压外汇储备”,接下来有“中国经贸代表团访美谈贸易逆差”、“日本开采东海石油”等等;而《经济信息联播》在当天的头条新闻是“台风阻断福建、浙江部分地区交通”…  相似文献   

10.
邓恩 《新闻记者》2004,(5):30-30
全美国最有钱及最有影响力的500万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之所以成功,用其出版人KarenElliottHouse的话说:“在全球拥有700名记者和编辑队伍的《华尔街日报》每时每刻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让我们的读者对这个日益复杂的商业金融世界保持清晰的认识,同时为他们提供取得生意、事业和个人生活的成功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最近,针对中国读者的口味,直接由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翻译过来的《人民币升值争议》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人民币升值争议》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观察”、“环球视野”及“…  相似文献   

11.
《隋志》总集观念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总集”与“总集类”区别对待,这有助于廓清以往关于《隋志》总集的模糊认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以例称善,《隋志》标举其为总集之轨则。《隋志》“总集类”只是以“总集”之名提其纲,并非全然总集。《隋志》总集类的性质和著录范围可从《唐六典》、《旧唐志》中推知。  相似文献   

12.
王声骋 《视听界》2005,(6):81-83
我是在1989年初进入《视听界》杂志的。我亲历和目睹了《视听界》“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它也成为我一生中一段难忘岁月。从期刊发展的轨迹来看,“三证”的取得应是一本杂志从小到大的成熟标志。在我所处的那些日子里,《视听界》迈了三大步:第一步是领到“出生证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自问世以来就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然而诗无达诂,有关《江雪》的争议古已有之。两宋以来,论及《江雪》往往是褒贬参半,莫衷一是,直至清人沈德潜。宋人范希文对《江雪》给予了近乎夸张的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江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明代胡应麟则不以为然,《诗薮》称其“太闹”,不如李白《关山月》,也不及王维《辋川》诸篇目。  相似文献   

14.
历来《野草》研究中,有一种“课虚坐实”的倾向,即为某一个意象如“秋夜”“枣树”“小粉红花”“雪”等,寻找出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加以解释,这种做法大约滥觞于冯雪峰,他的《论〈野草〉》一文在阐释意象所蕴含意义时,开了生拉硬拽的先河,比如把《秋夜》里死于灯火的小青虫视为“没有结果的失败的英雄”,《死火》中的“冰谷”是指“封建主义”,死火在冰谷里重新燃烧完自己的时候,一方面是“个人主义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对革命形势估计不足的反映云云(《论〈野草〉》,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第5页、29—30页)。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5,(6):43-4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口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详细考证,提出《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无求子《酒经》和大隐翁《酒经》当为一书,作者都为朱肱,“大隐翁”和“无求子”均为其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明代文学史上有所谓“四大奇书”之说。“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书。在这“四大奇书”中,引起争议最多和研究最为困难的当数被世人视为“淫书”、“禁书”的《金瓶梅》。《金瓶梅》一书,从最早见诸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因所谓“淫书”、“禁书”的原因,也因为国人观念问题,导致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实《金瓶梅》自诞生后,人们对它的思想内容评价并非完全一致,有的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认识,褒扬者认为该书乃“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纯是一部史官文字”,贬抑者则谓之“诲淫之书”、“坏人心术”、“丧心败德”。  相似文献   

18.
曾鸿 《新闻采编》2001,(2):25-25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如今,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已和电视观众见面,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有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满。 从已经播出的新版《东方时空》来看,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1.信息量加大,但重复信息多,整体时效性不强 新版《东方时空》时间跨度从早上6:00到8:30,时间跨度可以说相当长,其间“昨日要闻”、“早新闻”反复出现,“时空资讯”和“直通现场”时效性较弱。 2.形式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自成书流传后历代均有学者进行研究。有清一代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肯定”、“对《史记》文学价值之再发掘”、“《史记》编纂学研究的成就”、“《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及“《史记》版本研究的成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13日,CCTV-10科教频道的栏目《大家》进驻央视一套,与《东方之子》挤在了同一屋檐下。两大高手面对面,难免不为观众一番打量。在我国人物访谈电视栏目史上,《东方之子》资历老,比《大家》整整大了十岁,是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鼻祖。《大家》栏目于2003年5月18日开播于科教频道,当时全国上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为SARS所牵扯,因此,这个栏目的出现显得“静悄悄”。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大家》栏目凭着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一点点地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心中。从栏目名称上来看,《东方之子》和《大家》都是以“人”来命名的,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