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州船政局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兴衰过程影响着晚清官绅的心态转变。船政初创时期,出现洋务派与守旧势力的论战,多数人还是对船政局抱有希望,船政颇有成效而信心大增。但在外部的冲击下,官绅阶层出现分化,对船政局产生"纠结"心理,甲午战后,又对福州船政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协助左宗棠加强海防,并协办福州船政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力助左宗棠开发大西北;购运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左军,及时收复新疆。他推行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做了一系列善事。两次东渡扶桑,从日本购回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他创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金字招牌,并树立了"诚信"、"戒欺"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福州船政局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器造船的专业制造局。根据研究深度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开始起步、缓慢发展、初显成果三个阶段。百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福州船政局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兴衰原因、相关重要人物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以往的研究尚有不足,如部分重要船政大臣研究相对薄弱,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仍有深化研究的必要等。  相似文献   

4.
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局,为了能制造自己的轮船,重金聘请法国工程师来闽教习指导,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的两种风格。在洋员方面,船政以合同来约束,有利于船厂洋员的管理,也有利于船政局接任者的执行和监督。华员方面,更多的则是借助船政大臣个人的威望和能力,管理上侧重于船政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晚清名臣,因务实而为后人称道,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收复新疆,他的一系列功绩为外人称道,为加强对左宗棠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左宗棠洋务时期的举措为切入点来对左宗棠海防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身为洋务运动的地方执行者,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培养了一批海防建设人才,坚持海塞防并重,主张加强海口的重点防御和重视海军的指挥权,加强台湾的防务等海防思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端于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最早始于洋务运动中的外语学堂。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设广方言馆等,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工业性质的学校,最早始于军工工业,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在1881年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6年设天津武备学堂,1893年天津创办军医学堂。天津的技术学堂始于1880年设立的电报学堂。工业职业教育则以周学颐创办的工业学堂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左宗棠的尚义与兴利的义利观,以及在创建与管理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的过程中,这种义利统一的伦理思想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藉此为中国现代企业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福州船政局经营管理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难以摆脱封建性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重重弊病 ,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但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看到在个别方面仍有可取之处 :注重培养技术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自主 ,不肯完全受制于外人 ;在后期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 ,缓慢地向商品生产方向转化 ,等等 ,就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9.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堂●肖忠生沈葆桢(1820-1879),字振宗,号幼丹,祖籍浙江,后迁福州,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带头人之一。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推荐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专主福建船政局事务。次年7月,沈葆桢正式出任船政大臣。在其任职期间,为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70-73,90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